论文标题:N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Subnational Development in Africa
中文标题:非洲国家制度与地区发展
原文来源: Stelios Michalopoulos and Elias Papaioannou.2014. “N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Subnational Development in Africa.”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29(1): 151-213.
供稿:谭志东
图片来源:Pexels.
编者按
中国自古以来便流传着“天高皇帝远”的说法,意思是地区距离国家制度中心越远,其受到国家制度的影响相对较弱。Michalopoulos和Papaioannou发表在QJE的《非洲国家制度与地区发展》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文章运用非洲国家国界划分这一偶然外生事件来识别国家制度对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在殖民国家未到非洲之前,非洲没有国界,只存在民族聚集区。1885年柏林会议,在从未去过内陆地区的情况下,殖民国家直接通过经纬度来划分国界以确定势力范围,导致许多民族被划入不同的国家。研究发现,被划分到不同国家的同一民族之间经济发展水平没有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表明,国家制度对治理能力较强且靠近首都的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显著影响,对远离首都的地区的经济发展没有显著影响。
研究背景
国家制度是否影响地区经济发展?既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跨国层面的比较,少有学者研究某一具体国家的制度及其影响;虽然已有文章就边界两侧国家因国家制度不同对经济发展影响进行研究,但这类研究仅针对两个国家,并且研究中存在着无法排除的干扰因素;此外,有学者就国家制度对教育、医疗、基础设施投资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过研究,但针对国家制度对总体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较少。
研究国家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比如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地理分布、生态环境、民族特征等。本篇文章以非洲国家国界划分这一偶然外生事件作为出发点,当同一民族被划分在不同的国家则享有不同的国家制度,以此检验边界两侧同一民族的经济发展是否受本国制度的影响。
研究设计
本文采用世界银行政府治理数据库(World Bank’s Governance Matters Database)中的法律执行和腐败控制来衡量制度变量,采用美国国防气象卫星线性扫描系统(DMSP-OLS)的夜晚灯光亮度来衡量经济发展,以夜晚灯光亮度作为经济发展的代理变量在既有研究中已得到了大量应用。
-图1- 非洲国家国界和民族的划分情况
-图2- 国界线两侧民族的夜间灯光亮度
图1展现了非洲国家国界和民族的划分情况,结果显示共有220个民族分布在国界线两侧,总计507个国家—民族观测值;图2展现了国界线两侧民族的夜间灯光亮度,结果显示只有大约25%的样本夜间灯光亮度存在差异,约75%的样本夜间灯光亮度不存在差异。
模型(1)的被解释变量yi,c衡量的是i民族在c国的经济发展,取值为ln(0.01+LightDensityi,c)。模型(2)的被解释变量yp,i,c为虚拟变量,若i民族在c国的p卫星像素点(约12.5km*12.5km)有亮点则取1,否则取0。IQL衡量的是国家制度,用法律执行和腐败控制来度量,PD为人口密度取对数,AREA为面积取对数,X为控制变量,用于控制位置和地理特征,其中位置特征代表离海岸线的距离、离首都的距离、离边界线的距离等,地理特征代表海拔高度、海平面下地区、是否为油田地区、是否为钻石矿区等。
模型(3)中加入的变量BD衡量的是p卫星像素点中心到边界的距离,IQLHIGH为虚拟变量,若c国的法律执行或腐败控制在中位数之上则取1,否则取0。
实证分析
表1为基于国界两侧样本的回归结果,Panel A为国家—民族层面,Panel B为卫星像素点(Pixel)层面。回归结果显示在不控制民族固定效应时,国家制度对经济发展有显著影响;在控制民族固定效应时,国家制度对经济发展没有显著影响,即处在国界两侧的同一民族,虽然分属不同的国家,但经济发展不受国家制度的显著影响。
-表1- 基于国界两侧样本的回归结果
表2为RD(断点)回归结果,文章采用边界两侧的样本、边界100km以内样本、边界50km以内样本均得出同样的结论:处在国界两侧的同一民族,虽分属不同的国家,享有不同的国家制度,但经济发展没有显著差异。
-表2- 基于国界两侧样本RD的回归结果
进一步分析
文章在进一步分析中提出两个异质性问题,一是国界两侧民族到各自首都的距离各不相同,二是各个国家的治理能力存在差异。
为解决第一个异质性问题,文章将国界线两侧的民族样本分别按绝对距离中位数和相对距离中位数分组,绝对距离指的是各国首都与边界民族的距离,相对距离指的是一国以内首都与边界民族的距离,结果显示,远离首都的民族其经济发展受国家制度的影响不显著。此外,文章采用全民族样本,用各民族到首都的距离与国家制度作为交乘项,研究结果发现离首都越远、国家制度越弱时,经济发展受国家制度的影响越不显著。
为解决第二个异质性问题,文章以Income Tax/GDP和Total Tax/GDP作为国家治理能力的代理变量,选取国界线两侧的民族样本,分别按Income Tax/GDP中位数和Total Tax/GDP中位数分组,结果显示治理能力弱的国家,其边界两侧民族的经济发展受国家制度的影响不显著。此外,文章采用全民族样本,用各民族到首都的距离与国家制度作为交乘项,研究结果发现离首都越远、国家制度越弱以及治理能力越弱时,经济发展受国家制度的影响越不显著。
研究结论
文章以非洲历史上国界划分这一事件为出发点,采用了普通OLS、固定效应模型和RD模型,分别对全民族样本与边界线两侧民族样本进行检验。研究发现被划分到不同国家的同一民族之间经济发展水平没有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表明在远离首都的地区,国家制度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显著,只有在距离首都较近且国家治理能力较强的地区,国家制度才会显著影响其经济发展。
Abstract:
We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national institutions on subnational African development in a novel framework that accounts both for local geography and cultural-genetic traits. We exploit the fact that the political boundaries in the eve of African independence partitioned more than two hundred ethnic groups across adjacent countries subjecting similar cultures, residing in homogeneous geographic areas, to different formal institutions. Using both a matching-type and a spatial 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approach we show that differences in countrywide institutional structures across the national border do not explain within-ethnicity differences in economic performance, as captured by satellite images of light density. The average non-effect of national institutions on ethnic development masks considerable heterogeneity partially driven by the diminishing role of national institutions in areas further from the capital c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