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标题:Office or Officeholder? Regime De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Sources of Individual Political Influence
中文标题:政府机构还是政府官员?政体去制度化与个人政治影响力来源
原文来源:Baturo A, Elkink J A. 2014. “Office or Officeholder? Regime De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Sources of Individual Political Influence.” The Journal of Politics 76 (3):859 - 872.
封面图片来源:Pexels
编者按
利用1994年至2011年俄罗斯政治家影响力的评分及排名数据,文章将在职官员的影响力区分成来自政府职位的影响力和来自官员自身的影响力两个部分,并发现,政府机构的影响力几乎是官员自身影响力的两倍。此外,文章提出了一个普适性的分析工具,在政府职位的名义级别与其实际影响力不一致时,都可以用文章提出的分析模型进行分析不同来源影响力的相对重要性。
研究背景
在政治学领域中,一个很重要但未得到妥善解决的问题是,政府机构重要吗?在政府机构及领导者的实证研究中,如何将政府机构与政府官员区分开是几个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重要的政府职位通常由能力强的官员担任,次要的政府职位则由能力次之的官员担任,因此难以区分出政府机构与政府官员的影响力。无论由谁担任,特定职位的影响力是恒定的?抑或,同一职位由不同官员担任的时候,影响力会出现变化?
假设提出
首先,文章提出了四个前提假设。第一,在职官员之间的影响力相互独立;第二,来自政府机构的影响力和来自官员自身的影响力这两个部分亦相互独立;第三,来自政府机构的影响力是恒定的,不随时间变化;第四,来自官员自身的影响力是恒定的,不随时间变化。
在这些前提下,文章所研究的官员影响力是不随时间变化的相对固定的一个部分,主要来自于官员背景及自身的一些固有特征,例如受教育程度、智商、性格等。其次,文章假设来自政府机构的影响力是恒定不变的。那么,同一职位由不同官员上任时,其影响力的变化就可以归因于官员之间影响力的差异;而同一官员在不同的职位上任时,其影响力的变化就可以归因于政府职位之间影响力的差异。
研究设计
文章使用的主要数据为1994年11月至2011年3月间,俄罗斯前一百位最有影响力政治家的月度排名数据。样本期内共包括了484位官员,观测值有19675个。一般来说,每位官员上榜为四年左右,每月都有5至10位官员上榜或落榜。这一排行榜是由一组专家对其国内政治家的影响力进行打分,再以评分的均值为基础进行的排名。这个评分及排名榜为我们提供了量化的官员影响力数据。
文章之所以选择俄罗斯作为分析场景,是因为俄罗斯政府具有去制度化的特征,既有政府机构的强大影响力,也有来自官员的个性化治理。其次,俄罗斯政府职位的名义级别并不代表其实际影响力,这两者之间往往存在着差异,从而为后文的检验提供了有利的分析场景。
文章的主要分析模型见模型(1),主要以政府机构固定效应、官员个人固定效应为自变量,对影响力评分数据进行回归,并控制了评分的时间趋势项。其中,时间趋势项是模型(2)回归之后的拟合值,以此代表评分随时间波动的可能趋势。因为文章认为在样本期内,评分的时间趋势存在断点,因而将其时间趋势亦分为两段。文章主要关注政府机构固定效应的回归系数与官员个人固定效应的回归系数之比,这个比率代表政府机构与官员个人的影响力孰大,并以此衡量政府去制度化程度。
实证分析
文章利用数据将在任官员的影响力区分成来自政府职位的影响力和来自官员个人影响力两个部分,并验证政府机构固定效应的回归系数与官员个人固定效应的回归系数之比一直稳定地大于1。这个结果说明,不论是何人当政,不论国家处于什么时期,政府机构的影响力都会比官员个人的影响力大一些。
在稳健性检验中,文章分别用俄罗斯评分数据取对数、排行榜的排名数据来做,结果一致。此外,文章还利用乌克兰的类似数据做了稳健性检验,结果也是一致的。
接着,文章放松了前面提出的前提假设。首先,放松了假设一,考虑了官员背后的赞助者情况,从而控制官员影响力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关系,结果未出现实质性变化。其次,允许政府机构的影响力和官员个人的影响力在不同时间里出现变化,亦未改变主回归结果。
研究结论
利用1994年至2011年俄罗斯政治家影响力的评分及排名数据,文章将在职官员的影响力区分成来自政府职位的影响力和来自官员自身的影响力两个部分,并发现,政府机构的影响力几乎是官员自身影响力的两倍。即使是在看似官员主政国家的时期内,政府机构的影响力也远大于官员自身的影响力。文章在研究政府去制度化程度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并提出了一个普适性的分析工具。在类似俄罗斯、乌克兰这样的国家,政府职位的名义级别与其实际影响力不一致时,都可以用文章提出的分析模型进行分析不同来源影响力的相对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