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高校资产业务内控的发力点
(代 伟 易红梅)
本期嘉宾代伟,男,1977年7月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纪委委员、资产管理部部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合作研究员。博士研究生,高级会计师,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后备),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湖北省高校实验室研究会副理事长、深圳市财政委政府会计制度咨询专家。在《财会月刊》、《财政监督》、《教育财会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长期从事财务审计、资产管理等实践工作。
易红梅,女,1979年12月生,新疆大学计财处处长,硕士研究生,高级会计师,新疆高端会计人才,全国高端会计人才(后备),管理学学位硕士、MPAcc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自治区高级会计、金融(经济)系列职称评审委员会专家,2019年被评为自治区优秀会计工作者。在《财会研究》、《新疆财会》、《地方财政研究》等刊物发表文章,多次主持教育厅委托高校财务管理相关课题。长期从事高校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等研究和实践工作,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教育部2016年4月发布《教育部直属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试行)》,并要求各高校参照该指南要求,尽快组织部署相关工作,确保2016年底前完成内控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5年来,高校内控建设大致经历建立、执行和信息化3个阶段。
目前,在资产业务内控建设方面,高校应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科学划分业务边界业务边界划分是资产业务内控活动的实施起点,不仅影响相关业务层面内控活动的边界外延,也决定下一步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数据治理、体验治理的逻辑范围。
实施资产业务内控信息化,先要科学划分各业务的职能边界,在高校内部建立统一的概念体系。高校应在内控建设初期开展“理职明责”工作,结合学科特点、组织架构、人员结构、资源禀赋等合理划分管理部门的业务边界,并将有关工作成果纳入内控信息化实施内容,实施过程中进一步明确资产业务流程边界,尤其是与上下游业务的流程边界(如财务、采购、合同等),以细化各业务板块的信息化建设任务。
健全制度体系在具体结合路径上,从重视源头治理的预算管理,到会计核算要求的账实相符、账账相符,以及2018年以后强调的信息系统整合,与单位内控建设、政府会计改革以及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等政策背景相适应,体现出制度政策研究与管理实际紧密结合的趋势。
高校规章制度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高校应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结合“放管服”政策、预算绩效管理、资产管理、财务内部治理等工作内容,按内部控制要求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内控评价并更新内控手册。
在此基础上,进行冲突性检查和制度清理,建立起“废、改、立、审、释”的机制,努力形成横向到业务职能、纵向到管理层级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并在底层制度中体现资产业务流程的管理要求,实现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及表单信息化。
系统分析业务风险高校各项管理业务均服从并服务于上述五大职能,业务风险也源于围绕五大职能的各类管理活动,因此具有多任务目标、多衡量维度的特征,资产业务风险可从以下两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是从职能属性上看,资产管理业务具有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的双重职能。
价值管理职能体现在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职能体现在不同资产种类及不同时间阶段的管理活动及其效果。价值管理活动风险主要体现为财务管理风险,直接影响高校财务状况的确定性以及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资产实物管理是价值管理的基础,其风险主要反映管理活动的规范性及流程的完整性,将间接影响高校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
因此,2021年4月实施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再次强调,行政事业性资产应实现“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统一,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的要求。
二是从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角度看,除货币资金等流动资产外,高校非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设备房产等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等。
其中,固定资产与部分存货管理遵循预算、采购、入库、报销、调拨调剂使用、处置报废等工作环节,每个环节对应不同类型的风险。以入库与报销环节为例,其是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开端,同时是“账账不符”风险产生的起点。固定资产处置环节的管理风险,主要体现为实物资产在权属转移或事实认定过程中产生的审计风险。例如,报废与报损两种业务在实践中容易混淆和错用,从而导致报损业务“搭便车”报废的现象,影响经济业务的真实性与合规性。
从历年高校审计发现的问题来看,资产管理业务风险主要集中在资产形成与退出阶段,而使用阶段的业务风险相对较低。
优化流程并嵌入信息系统以上3种治理工作,一方面,要满足管理者的信息需求,有助于科学管理和决策;另一方面,要服从服务于顾客偏好,提高师生、员工及社会公众的满意度。根据内控和数据治理要求,高校应对资产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规范,区分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流程,按业财融合要求将资产价值管理流程与财务预算及核算管理流程相结合,并按资产类别细化实物管理流程。高校在梳理和优化流程取得一定成果后,应及时将有关成果嵌入信息系统,尽量将业务流程中产生的非结构化数据转化为结构化数据,挖掘数据后续价值,提升数据治理成效,满足管理者在信息决策及顾客体验两方面的需要。
目前,高校的内控工作已整体步入信息化实施阶段,资产业务内控建设应在划分业务边界、分析业务风险、完善制度体系的基础上,树立“大资产”管理理念,在全分类口径、全生命周期、全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建立业务、管理及财务融合的信息系统,推动高校内控建设实施落地,切实提高内部治理水平。
(作者分别供职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资产部、新疆大学财务处)
注:原文刊发于7月9日《中国会计报》
原文转自2021年7月9日《中国会计报》,如若侵权,请联系我所进行删除。联系邮箱:govac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