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地方两级负债 央行关注隐性债务风险
来源: 日期:2011/06/25 浏览:1002次
史进峰报道
      6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1)》,指出“政府部门债务水平较低,但隐性负债问题值得关注”。
      报告披露,2010年,全国财政赤字1万亿人民币,占GDP比重仅为2.5%,政府部门债务状况良好。然而,数据并不能掩盖过去两年大规模举债之后,地方政府债务潜在的风险,这已是多方共识。
      隐性债务在何处
      央行所指的政府部门隐形负债规模较大,可从中央和地方政府两个维度分析。从中央来说,隐性债务主要包括大型金融机构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共管基金; 一些政策性或准政策性金融机构大量发债,以及一些政企不分的部门负债较高。
      四大国有银行改革时,“共管基金”模式解决了国有银行改革成本难题,转让资产相关的全部权利和风险都由财政部享有。以农行为例,“共管基金”的资金来源包括存续期内向财政部分配现金股利、上缴中央财政的企业所得税、不良资产处置回收资金扣除回收费用后的部分,以及财政部减持本行股份收入等。农行2009年时表示,将在十五年内偿还农行应还财政部款项的本金,并支付相应利息。
      6月13日,高速铁路开通运营新闻发布会上,铁道部总经济师余邦利表示,截至2010年底,铁道部负债率在57%左右。此前审计署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末,铁道部负债总额已达到13033.86亿元。
      同时,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也存在缺口,但央行并未公布具体缺口。
      隐形负债的第二个维度是地方政府。央行报告显示,2010 年, 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贷款余额占同期一般贷款的比重仍然较高, 部分地方融资平台运作不够规范,在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的背景下出现损失的可能性加大。
      此外, 地方政府在社会保障资金和住房公积金等方面存在的欠账,以及村镇债务等隐性负债问题, 都增加了财政风险。
      2010年末, 中央政府国债余额67685亿元, 比上年增加9735亿元, 增长16.8%,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为17.01%。央行表示,总的来看, 政府部门名义债务余额占GDP 比重不高。
      房地产贷款占比2成
      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末,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336亿元, 比年初减少731亿元; 不良贷款率1.13%, 比年初下降0.46个百分点。不过,央行仍然强调,信贷风险管控压力可能加大。
      商业银行信贷管控的压力,主要来自几个方面:一是银行业贷款总量增长过快, 特别是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和房地产贷款以及表外风险敞口大幅增加, 在经济周期波动等因素影响下, 贷款质量可能下滑。
      二是银行业“贷大、贷长、贷集中”问题进一步加剧。从贷款期限看, 截至2010年年末, 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连续19个月超过30%, 全年新增中长期贷款6.95 万亿元, 占全部新增贷款83.2%, 同比上升15.7个百分点。
      从贷款投向看,个人贷款、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交通运输业四类贷款占新增贷款比例达66.7%,同比上升7.2个百分点, 信贷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此外,央行还着重强调了房地产信贷风险。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年末, 主要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余额9.35万亿元, 同比增长27.5%,增速超过各项贷款余额增速7.6个百分点。房地产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0.5%, 比上年末高1.3个百分点。全年房地产贷款新增2.02万亿元, 占各项贷款新增额的27.4%。
 
      新闻点评:
      上世纪90年代,世界银行的高级经济学家Hana Polackova Brixi,在对多个国家的政府债务进行研究后提出了“财政风险矩阵”,引入了后来政府债务研究中多次讨论的概念:隐性负债。相对于广为人知的显性负债,隐性负债是指那些并不由法律或政府合同加以规定,但由于公众期望,或政治压力,政府必须担当的道义责任或预期责任。
      中国农业银行在重组时,与财政部共同建立的“共管基金”,对中央政府而言就是一项典型的隐性负债。中央政府虽然没有直接利用现有的财政资源对银行账上不良资产造成的资本窟窿进行填补,但是,实质上却是用其信誉和财政能力对农行的改革提供了担保。这样,一旦被担保的一方(银行)在未来的经营中并未获得很好的收益,最后的债务承担者还是政府,因此,该基金是中央政府的或有隐性负债。
      隐性负债,正如其名,是“隐性的”,很多时候,仅仅通过表面的报表数据并不能知晓其具体数额,甚至不知晓它的存在。而如果不了解隐性负债的数额又是非常危险的一种境况,不透明的债务蕴藏着巨大的债务风险。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1)》指出,目前我国政府债务中有着规模巨大的隐性负债。鉴于隐性负债的特殊性,测算出,或者说是估计出,较为准确隐性负债数额,并对隐性负债的风险防范采取措施,都是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
                                                                                                        点评人:江东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 © 2019 版权所有 鄂ICP备09005423号-7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 邮箱:govac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