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今年重点推进三公经费信息公开
来源: 日期:2012/05/25 浏览:673次
2012年05月18日01:27  来源:中国经济网
 
      5月17日,中国政府网刊载了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2012年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以下简称《工作安排》),《工作安排》要求各部门对今年的财政预算决算、“三公”经费支出等信息的公开“迈出较大步伐”。在部门预算中,各项支出被要求要细化到项级科目。
      这样的设计除了使预算公开更透明之外,无疑也将缓解外界质疑的声音。近日,92个中央部门陆续公开了2012年度预算,其中在住房保障、“三公”消费等方面的庞大支出成为外界议论的焦点。
      除中央部门外,上述文件还对保障性住房建设、食品安全、环境保护、招投标信息、征地拆迁、价格和收费等重点领域的信息公开作出相关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这些领域的信息公开量都需有所扩大。
 
预算公开更透明
      在《工作安排》中,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特别是推进财政预算决算、“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公开被列为重中之重。
按国务院要求,今年要在2011年普遍公开收支预算总表和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的基础上,公开财政部批复的全部预算表格并细化公开到款级科目,其中有关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等支出要细化公开到项级科目。
      具体而言,部门预算的表格内容需要进一步扩大为5张,分别是:公共预算收支总表、公共预算收入表、公共预算支出表、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表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表。除少数按有关保密规定不宜公开部门预算决算的单位外,其他尚未公开预算决算的中央部门,要加快公开步伐;已经公开的,要进一步细化公开内容。
      财税专家李文海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中央部门公开财政预算是尊重民众知情权和监督权的表现,以往两年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公开行为虽然存在,但是内容过于简单,让绝大部分百姓根本无从知晓有些预算支出的具体方向,以及这些支出究竟是否合理。
目前已有92个中央部门公布了预算,也均按照上述要求进行公开,透明度有很大提高。例如今年公众不仅可以看到商务部外交类支出占2012年财政拨款总支出的90.48%,而且还能知晓在外交类中驻外机构款级财政拨款预算是77047.41万元。商务部详细解释说,之所以比2011年财政拨款执行数增加2139万元,主要是驻外机构人数增加,相关支出由财政拨款预算安排。
      除中央部门以外,国务院还敦促各省(区、市)政府要按照《条例》要求,在普遍公开财政预算决算的基础上,推进省级政府部门公开部门预算和决算,并扩大范围,细化内容。
     “三公”经费历来最受公众关注,按照要求,中央部门要在2011年公开“三公”经费支出总额和分项数额的基础上,细化“三公”经费的解释说明,公开车辆购置数量及保有量、因公出国(境)团组数量及人数、公务接待有关情况等。目前98个中央部门中都基本公开了预算,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公开速度更快、内容更具体,但从各部委预算中仍未看到 “三公”经费支出的影子。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对此解释说,“三公”经费在预算中不是一个特定的支出项目,所以不能直接在预算中看到,要等到6月底前后全国人大批准2011年中央决算后,中央各部门的“三公”经费情况才能公开。
      地方“三公”消费公开步伐相较中央部门要缓慢许多。按照要求,各省(区、市)政府要制订“三公”经费公开时间表,争取在两年左右的时间内,实现省级政府全面公开“三公”经费。同时,要指导督促省级以下政府及其部门加快“三公”经费公开步伐。
      李文海对此评论说,地方“三公”消费公开是最终目标,从实际情况讲,百姓通常对自己生活和工作的省份、城市或者县区的“三公”消费更加关心,这也可以成为百姓考量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一把标尺。
 
新闻点评:
      近年来随着公款吃喝等现象的屡禁不止,政府居高不下的三公经费数据的披露,广大民众对政府三公经费的不合理消费充满诟病。三公经费作为政府预算资金的重要一块支出,其无效使用直接影响了我国有限财政资源的有效配置。政府为了加强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陆续颁布了一些条例制度规范三公经费的披露方式,如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公开办法等规范。
      我国民众对高额三公经费抱质疑态度的同时,对三公经费披露的透明度也深感不够。目前在我国政府会计系统中没有专门的科目核算三公经费支出,而是通过取数方式在各个零散科目中摘取,就如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所说,“三公”经费在预算中不是一个特定的支出项目,所以不能直接在预算中看到,要等到6月底前后全国人大批准2011年中央决算后,中央各部门的“三公”经费情况才能公开。这样既影响了三公经费披露的及时性也削弱了民众对三公经费的监督力度。
      为了促进三公经费的合理使用,使财政预算资金用到实处,中央政府应该尽快的建立专门的三公经费核算系统,完善三公经费的预算监督、支出监督和事后按时披露等监督体系。同时在中央政府的带动下,地方政府也应该逐步的建立三公经费的核算与披露体系,最终形成一个全国口径统一的监控机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
                                                                                                         点评人:傅国林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 © 2019 版权所有 鄂ICP备09005423号-7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 邮箱:govac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