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地区财政收入或现负增长 促政府加速绩效改革
来源: 日期:2012/10/22 浏览:734次
2012年09月13日 来源:经济导报
中央财政收入增速的放缓,或许也将影响到地方政府的“钱袋子”。“尽管多数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目前还保持着正增长,但是经济增速的放缓势必会影响到财政收入。”13日,山东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导报特约评论员刘冰表示,这将促使地方政府加速公共财政绩效改革。
刘冰认为,中央财政收入出现负增长,与工业增速回落有关,这直接反映在增值税下降上;此外,外贸方面进口大幅下降也导致关税的减少。
中央财政收入负增长会直接影响到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在当前的税制之下,中央转移支付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大支柱。按照今年预算,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规模已经超过4万亿。
同时,由于目前整个经济还处于逐步探底过程,还没有反转,特别是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受到宏观调控影响较大,预计未来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也将增大。
值得注意的是,与中央财政收入不同,地方财政收入在8月份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出现了近几个月的小高峰,同比增长16.8%。
地方政府的非税收入在8月则增长更甚。统计显示,地方非税收入同比增加237亿元,增长31.6%。财政部分析,增长原因主要是部分地区探矿权采矿权价款收入入库较多,以及地方加强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等征管。
但数据显示,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重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对房地产的小幅放松。8月,房地产营业税同比增加59亿元,增长21%。
所以,需要对经济增速放缓和少数地区政府财政收入可能出现负增长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未雨绸缪。
“应对财政收入趋紧,一方面应该避免部分地方政府在企业税收减少的情况下,变相通过其他方式增加收入,拆了东墙补西墙;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应当积极加强绩效管理,调整政府开支结构,在节约行政成本的同时,尽量追求高产出比的投入,提高预算的使用效率。”刘冰表示。
新闻点评:
今年的1-8月,全国公共财政收入82330亿元,增长10.8%。虽然这是近年来最接近预算目标的一个增幅,但是几乎所有地方政府都在喊缺钱。长期以来的预算与决算的大幅差距,使得地方政府已经把获得超出的那部分预算收入视为理所当然。当这样的现象已成常态,而收入的减少自然就会影响工作目标的实现,这也是地方喊缺钱的原因之一。虽然公共财政收入增幅向预算目标的靠近,体现了财政预算所发挥的法治约束和政策导向作用;但是另一方面,财政收入趋紧的困境,也充分暴露出政府预算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支出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
近年来,我国制度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政府的财政管理也由单纯的“投入”导向朝着“产出——结果”导向转变。解决当前的财政压力问题,当务之急应该加强绩效预算和绩效管理,稳步推进财政管理改革。加强政府绩效评价和绩效管理,既是对“服务型”政府、“管理型”政府、“绩效型”政府的理念追求,也是对公众积极参与公共治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的诉求的回应。归根到底,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政府会计体系,提高政府财务信息的披露质量和财政透明度,有助于政府绩效评价目标的实现。同时,应该注意的是,政府绩效管理与企业不同,不光看重投入、产出和结果等方面的评价指标,还重视政府公共财政资源管理过程的评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
点评人:郑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