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年底突击花钱的警钟已经敲响
来源: 日期:2012/11/30 浏览:665次
2012年11月16日09:17 来源:湖南红网
尽管每逢年底,上至中央下至各级地方政府,都发一些预防年底突击花钱的红头文件,来遏制这种“败家子”的不正之风,但实际却收效甚微。
年初的财政收支预算草案报告显示,今年全国财政支出124300亿元,增长14.1%。值得注意的是,前10月全国财政支出92736亿元,按照年初的财政预算,今年最后两个月财政支出将超3万亿。(11月15日《新京报》)
尽管每逢年底,上至中央下至各级地方政府,都发一些预防年底突击花钱的红头文件,来遏制这种“败家子”的不正之风,但实际却收效甚微。红头文件不具备细节性和操作性,更难以形成惩治力度,很难对年底突击花钱之风形成威慑力。于是,年底花钱就俨然成了每年年底的一种财政畸形消费模式,诸多爆料和曝光出来的新闻,则成了突击花钱与突击烧钱的实况播报。
为何年底花钱刹不住?各级监察与纪检部门难道就管不住这种严重违纪违规的手脚?各级财政和审计部门为何一到年底就“大放水”?一些政府领导不仅明知不问,反而默许认可这种不正之风。真正遏制突击花钱的丑恶之风,必须改革财政政策,制定更为科学和细化的财政划拨依据,绝对不能只把今年财政支出能力作为来年预算的依据。另外,如何让财政结余主动上交,这是未来财政改革必须要探究的课题。花光了丢人,结余上交光荣,我们必须养成这种会过日子的健康财政意识。
这些动辄万亿的国家财政,都是广大纳税人的血汗钱,国家财政在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同时,应该最大限度地向人民倾斜。我们国家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总体上还不发达,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政府财政有着更多实际可用的地方。突击花钱严重违背了当前国家民生至上的发展要求,这种“败家子”的丑恶风,也给党和政府带来不利影响,防范年底突击花钱的警钟已经敲响。(程奎星)
新闻点评:
每到年底都会出现两种有关突击花钱的新闻:一方面是中央财政要求禁止突击花钱,一方面却是各级政府部门无法遏制突击花钱的冲动。为什么年底突击花钱的情况年年有,年年禁,却还是屡禁不止?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当前我国政府自身运转所需的财政资金不仅是“以收定支”,更是“以支定支”。而这种现象的发生与我国的预算制度不完善有关。欲彻底消除年底突击花钱的现状,一方面,我国需要完善监督机制,让每一项财政支出都置于公众监督之下,将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问责权落到实处,严格监督、严厉问责。同时加强人大对财政预算的监督,让财政预算更加公开透明,使每笔资金的使用情况都一清二楚。另一方面,真正实现财政公开,不仅要将预算公开,也要将执行过程公开;不仅包括收入公开,也应包括支出公开。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住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
点评人: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