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医治奢侈会风需监督预算和三公经费
来源: 日期:2012/12/30 浏览:787次
2012-12-14 07:57:36 来源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12/14/c_124093331.htm
      12日,最高人民法院的禁令再掀整治“奢侈会风”高潮。包括严禁借开会之机公费旅游,严禁在高档酒店召开会议,严格控制研讨会、论坛、庆祝会等,句句切中时弊。
      这一禁令既是对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中央八项规定”的积极落实,也是对前不久芜湖“奢侈会议”事件的后续回应。此前,媒体曝光了芜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公检法部门在黄山景区五星级酒店开会,入住近500元一天的房间,餐价每桌千元以上。事件发生后,芜湖相关部门立即组成调查组,责成相关责任人检查,并在全市通报批评,会议所有费用由参会人员个人承担。
      “奢侈会风”是社会潜规则之一。组织去风景名胜地、高档宾馆开会,是一些部门、行业的福利,也是不少企业、机构公关的手段。正因此,许多政府部门、单位机构的开会地点和方式越发高档、奢侈。殊不知,这种会风极易腐蚀人——不用花自己的钱四处出游、住五星级酒店,酒桌间的推杯换盏,娱乐场上的沉醉贪欢,不但冲淡了会议的主题,而且助长了骄奢淫逸,腐蚀着公权力的公信力。
      今年4月,延安“公务员集体港澳公费旅游却谎称开会”的荒唐事件也是如此。报道说,延安市宝塔区卫生局共有20名公务人员,其中10人集体去香港、澳门旅游,该局不但没有向宝塔区政府汇报出省事宜,还谎称去省卫生厅开“公立医院改革推进会”,实际上,这次会议早在2月就举行过了。
      早在30年前,国务院就下发《关于严格控制到著名风景游览胜地开会的通知》,1998年,中办和国办也联合下发《关于严禁党政机关到风景名胜区开会的通知》。时至今日,“开会旅游”仍然盛行,以至于,举办政府会议和公务接待成了风景旅游地不断发展壮大的产业,为拉动地方GDP贡献重大。
      医治“奢侈会风”沉疴痼疾,需要严肃查办顶风而上的典型,需要阳光监督。阳光之下,才有河清海晏、官清民安。一些部门之所以会风奢侈,就在于手里有钱,花钱随便。当政府预算和三公经费等信息彻底置于民众监督之下,类似假会议之名行部门福利和公关之实的“奢侈会风”才会有所收敛。
      日前,北京大学一个研究中心公布了一份《中国行政透明度观察报告2011—2012》,报告显示,中央政府42个部门中仅有23个在信息公开测评中达到及格分60分以上,有近半中央部门行政透明度不及格。这意味“三公”等信息公开,距公众期待还有不小差距。只有从源头着手,监督各部门的预算和三公经费,才能遏制“奢侈冲动”。
新闻点评:
      “三公”数据的公开是建设廉洁、节约政府,遏制权力腐败和社会不正之风的有益尝试。评价一个政府是否廉洁、节约,“三公”消费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如果一个政府公务出国太频繁,公车消费太离谱,公款吃喝太惊人,那么,它再动听的“廉洁”宣言、再“节约”的形象展示也难以打动百姓,终将为百姓所厌恶。“隐而不说”是“三公”经费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芜湖“奢侈会议”显示,“三公经费”以及政府预算的公开才能使“奢侈会风”才会有所收敛。“三公”数据的公开为遏制“三公”消费,降低居高不下的行政成本创造了条件,为政府权力的正确行使提供了动力,也是打造“阳光政府”与“法制政府”的重要举措。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
                                                                                                                      点评人:黄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 © 2019 版权所有 鄂ICP备09005423号-7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 邮箱:govac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