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中国政府晒出“三公”经费的下一步
来源: 日期:2014/04/30 浏览:535次
2014-04-25 02:35       来源:环球时报
      中国多个政府部门上周公布“三公”经费数据。民众之所以关注,是因为公务用车费、公务接待费、因公出境费长期不透明。拿上周新鲜出炉的本次“三公”数据与过去三年的统计结果比较,不难发现“三公”经费实际支出及拨款预算已连续第三年双双下降。舆论对此普遍予以肯定,并将之归功于各部门落实中央“中央八项规定”等厉行节约措施。
  多数中国媒体也对官方今年加大公开力度表示赞赏。较2011年只有一个单位准时亮出“三公”经费,今年各政府部门显得更积极和透明。各部门在晒用车花费和预算时,也首次区分购置费和运行费。
  不过舆论在为“三公”经费缩水及日益透明叫好之际,也再次提出质疑。
  多部门与民众玩起“捉迷藏”,非但没有将“三公”信息或相关链接放在官网醒目位置,还埋在二三级页面的繁杂栏目中,民众找信息成为考验。官方要做到真正的公开,就应该统一规范发布形式,将“三公”资料摆在显眼处,让民众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掌握信息。
   就算成功找到“三公”数据,要看懂内容,也是一项不简单的任务。民众单凭三项经费总额难以判断政府公务消费是否合理,更谈不上监督。比如,最让民众摸不着头脑的是各部门预算为何如此悬殊。比如住建部今年公务接待费预算仅为14万元人民币,是国务院各部委中最少的,与农业部2460多万元的接待预算比小巫见大巫。
  官方应进一步公开“三公”经费账目明细。以公务接待费及出境费为例,应列明接待或出境目的、次数、人数等。在公务用车方面,也应进一步详列单位总车数、购置车辆数、每辆车的购置费或运行费。
“三公”经费公开只是第一步,要它有效反腐还需时日。也就是说,官方要通过“公开”经费这个手段实现“公平”“公正”。让这“三公”得以贯彻,还得建立回应质询的机制及监督问责制度。唯有这些元素到位,公开数据才有可能实现“三公”经费的公平和公正,让政府消费更合理透明。
 
新闻评论:
      毋庸置疑,部门预算公开的做法是好的,力度也是空前的。目前政府部门“三公”经费公开,在公布内容、专业术语解释说明等方面,都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规范性和透明度,但无论是中央部门还是省级政府,在“三公”公开中普遍存在信息粗略和缺乏细化说明等问题,面对各部门无预算依据和执行标准、以及繁杂的数据和表格,公众大多看得是一脸茫然,一头雾水。单凭三项经费总额难以判断政府公务消费是否合理,更谈不上监督。在“三公”公开过程中,政府部门要学会耐心细致地向公众交代每一笔经费的用途,证明每一笔开支的必要性和效益。这样,才能还政府一个清白,给公众一个明白。预算公开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与问责有关。其最终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对人民负责的政府,其权力的使用要对人民负责。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转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预算公开和“晒三公”,可以说迈出了“破冰”的之旅的第一步,“三公”经费只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更大范围的政府信息公开才会减少甚至杜绝腐败滋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
                                                                                        点评人:黄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 © 2019 版权所有 鄂ICP备09005423号-7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 邮箱:govac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