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01 06:32:45 来源: 荆楚网(武汉)
继武汉市直部门前日公开2013年度部门决算和三公经费支出后,昨日,武汉市区级部门决算和三公经费支出也集中公布。截至昨日下午6点,17个区(开发区、风景区)在各区政府网站上公布了2013年度部门决算和三公经费支出情况。
去年武汉下达“硬杠杠”,2015年之前,区级以上政府总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预决算须全部公开。今年上半年,武汉市各区首次集中晒三公经费预算。此次是武汉市各区首次集中晒部门决算和三公支出账单。
六个区公布三公支出总额其中五个区给出明细
根据记者昨日拿到的数据,与武汉市直单位公布的情况相比,区级部门决算和三公经费支出账单在格式、内容上,还不够统一规范,公开的位置不及市直单位醒目。公布部门决算的17个区中,仅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江汉区、江岸区、汉阳区、青山区和汉南区6个区公布了三公经费支出总数,其他区未查询到区级三公经费支出总数。
汉阳区去年三公经费支出5572万元,是目前公布三公经费的6个区中最多的区。此外,江汉区、江岸区、青山区、汉南区四个区去年三公经费支出分别为4446万元,4182万元,2785万元,2340.78万元。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去年三公经费支出为1254万元,是目前公布三公经费的6个区中最少的区。支出单位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本级,无下属单位。该开发区是目前唯一公布了三公经费总数及情况说明的开发区。
6个区中,青山区没有列出三公单项花费,也没有说明具体情况。
武汉市直部门前日公开部门决算的同时,还同步公开了去年的预算,有没有超支一目了然。记者对比查询区级部门决算发现,区直单位均未公布去年的预算控制数。对此,汉南区专门作出解释,因2013年度没有下达三公经费控制数,所以此次公开没有进行比较。
四个区因公出国费用控制在三公支出5%以内
记者注意到,公布三公经费明细的5个区,除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外,4个区去年因公出国费用控制在200万以下,均在三公支出5%以内。
汉阳区去年因公出国 (境)费用169万元,占三公支出的3%;江汉区去年因公出国(境)费用183万元,占三公支出的4%,去年该区因公出国(境)46人,平均每人3.97万元;江岸区去年因公出国(境)费用105万元,占三公支出的4%;汉南区因公出国(境)费用支出为58.41万元,占三公支出的2.4%。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因公出国(境)团组31次61人,实际发生支出383万元,占三公支出的30.5%。
四个区公务接待费用超过600万元
公布三公经费明细的5个区中,去年4个区公务接待费用都超过600万元,其中汉阳区公务接待费为756万元,占比13%。江汉区公务接待费为632万,占比14%。江岸区公务接待费为671万元,占比16%。汉南区公务接待费为710.05万元,占比30%。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公务接待费为473万元,占比37.7%。
公车占三公支出大头三个区八成用于座驾
记者发现,除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外,其余4个公布三公经费明细的区中,公车支出均占大头。
汉阳区去年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4647万元,公车支出占三公支出的83%,其中公务用车购置费1088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3559万元。
江汉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3631万元,公车支出占三公支出的81%,去年该区共购置公务用车107辆车,平均每辆车购置费用为14.49万;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2080万元,平均每辆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用为2.48万元。
江岸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3406万元,公车支出占三公支出的81%,其中公务用车购置费726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2680万元。
汉南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为1572.32万元,公车支出占三公支出的67%,其中公务用车购置费419.23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1153.09万元。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去年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支出为398万元,占比31%。去年购置(更新)公务用车1辆,支出20万元。去年末公务用车保有量13辆。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378万元,其中:燃料费29万元,维修费25万元,路桥费6万元,保险费5万元,租车费313万元(向社会购买服务)。
新闻点评:
对比各区公布的部门决算和三公账本,可以发现仍有少数单位显得“犹抱琵琶半遮面”。17个区中,只有东湖高新、江岸、汉阳、汉南、江汉、青山公布了区本级三公经费,且只公布了决算数额,并未公布与预算之间的差异。有的三公经费支出情况说明极为简单,甚至仅有一个数字。还有的区公布区直单位三公经费的位置不够醒目,点开区政府门户网站进入后需要仔细查找才能发现,并且可能还需要再次进入二级网站查找,查询起来显得十分不便。
公开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信息,是今年武汉“十大突出问题”整改承诺内容之一。通过比较各区和市直单位,可以看到武汉市直单位不仅公布了三公经费的决算,还与三公经费的预算进行了对比。由此,哪些部门超出了预算,哪些部门比较节约,市民一目了然。三公经费作为一项与国家民众相关的政府财务信息,一直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各区应该和市直单位一样,按照武汉市预决算信息公开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固定位置统一公开,逐渐详尽其账本。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
点评人:余岱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