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能纵容挪用养老金等乱象
来源: 日期:2016/02/12 浏览:532次
2016年01月22日 来源:新快报
养老金入不敷出的情况究竟如何?来自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5》显示,全国31个省份中只有8个当年结余为正数,其他省份都出现了亏空。资金挪用的情况有多严重?2015年,有800亿养老金被挪作他用,资金去向不明。
养老金是老百姓的“活命钱”,不容有任何闪失。这些年来,民生资金被挪用就像无休止的“连续剧”,比如廉租房保障金被挪用、新农合资金被挪用等,在这种语境下,似乎养老金被挪用也不意外。但值得注意的是,养老金被挪用呈现逐年“升级”趋势;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后果究竟有多严重?
从媒体提供的数据看,养老金被挪用额度每年都在快速增长,比如2003年是84个亿,2007年突破百亿,2013年到了609亿。如此“野蛮增长”,不仅让人忧虑养老金安全性,也让人担心影响养老制度改革。比如多项调查显示多数人不支持延迟退休,就与养老金被挪用等乱象有关系。
除被挪用之外,养老金还存在被贪污、被冒领等问题,比如广东省审计报告显示,全省共有241名离退休人员死亡后仍继续领取基本养老金超过3个月,涉及金额1079.4万元。这么多乱象显然影响公众对养老金的信心。因此,有关各方必须切实履行职责,绝不能纵容养老金乱象升级。
首先,需要改革管理体制完善相关制度。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分散在省、市、县三级的2000多个统筹单位中,分散的管理体制给了某些地方政府随意挪用养老金的机会。所以,必须加快养老金改革,提高统筹层次、实现统一管理。当然,统一管理不仅便于监督,也便于统一投资让养老金保值增值。
其次,有关监督机构必须切实履行职责。从《社会保险法》来看,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和财政部门、审计机关都有监督之责。显然,某些地方政府或部门是自己监督自己,那么地方人大就必须发挥监督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各级审计部门必须看牢老百姓的“活命钱”。之前,审计报告曾揭露过养老金被挪用等问题,但要看到,各级审计部门对养老金监督没有做到可持续、全覆盖。去年,审计署发布的指导意见中提到地方审计机关要对养老金进行摸底,希望摸底能更彻底,能早日公开审计结果。
当然,防止养老金被挪用等乱象离不开专业研究机构、新闻媒体和公众的监督。但鼓励各种社会监督的前提是充分公开养老金相关信息,如果每个地方能够及时、详细公开养老金的收支情况,如果各地养老金始终处于阳光之下,某些地方政府想挪用恐怕也没有机会。
新闻点评:
在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一直以来都被看作是公众在退休后的最重要收入来源。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事关社会的公平和稳定。审计署已经在2015年开展了养老保险基金的全面审计工作。全面审计能够更好地摸清基金管理使用情况,发现养老保险基金在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相关的制度,更好地配合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然而,相比于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管理好养老保险基金更需要会计部门能够对其进行准确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养老保险资金缺口属于地方政府的隐性负债,养老保险资金的被挪用和不断扩大的“空账”,将增大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完善养老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体系,对政府养老金负债进行确认和计量,全面反映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成果,从而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透明度,加强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督,使得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更加规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
点评人:梁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