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杜会杰:第三批PPP示范项目初定在7月初开始申报
来源: 日期:2016/06/21 浏览:827次
2016年6月18日 来源:中国PPP门户网
6月7日,国际清洁技术与融资峰会暨环保技术国际智汇平台第一届年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在此次的峰会上环保部规划财务司投资处副处长杜会杰表示,我国将与近期组织多达20个部委联合印发第三批PPP示范项目申报通知。并初步定于7月开始申报,相较于之前大部分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第三批PPP示范项目也将大气、水污染治理等项目种类包含其中。
相较于非经营性PPP项目,具有较强的现金流与比较丰富的运作经验的环保类PPP更受到来自民间的社会资本的青睐。他还表示,社会资本较为关注的涉及雾霾的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资金,在今年的将预计投入111亿元,此前三年国家共投入了250余亿元用于治理大气污染。水污染治理专项资金也从去年的130亿元提升到了今年的140亿元。
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副巡视员陈永清就曾透露,环保部正谋划联合财政部一道,采取PPP模式打包实施一批水十条重大项目。
随着“水十条”、“大气十条”及“土十条”等治理条例的陆续出台,最先感受到的是市场,作为逐利属性明显的社会资本在保证自身资金稳定相对安全的前提下,更愿意选择这类条例清晰,有较多案例可参考且有现金流利益获取的PPP项目。
社会资本在表现出明显的意愿的同时,也需要政府部门在此类模式中保证政府权力与国家利益的前提下积极引导方向,尽可能少的参与到项目的决策中去,放手让社会资本发挥其创造性与活力。
新闻点评:
2016年是“十三五”环境保护的顶层设计之年。今年4月,环保部发布了《关于积极发挥环境保护作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将积极推进PPP模式。国家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建立环境保护PPP中央项目储备库,并向社会推介优质项目。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开发性金融资金、中央拨付的各类环保资金等将优先支持环境保护PPP项目的实施。环境保护PPP项目吸引力的增加主要原因在于:(1)大气、污水等污染治理项目具有公益属性明确、罚款及补贴标准清晰、建设程度迫切等特点,随着我国环境管理制度的日益完善,该类项目对于社会资本而言,盈利模式更为可靠,具有更大吸引力。(2)环保专项资金有增无减,其合理配置可与PPP项目相得益彰,加快污染治理类PPP项目落地进程。在地方债务问题凸显,地方财政紧张的大背景下,PPP模式开始大力推广,引入社会资本进入环保投资领域,将成为激活环保投资进而拉动GDP增长的重要手段。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
点评人:万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