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将组织开展PPP项目库集中清理
来源: 日期:2017/11/04 浏览:490次
2017年11月03日08:42     来源:证券日报
 
       "我们将组织开展项目库集中清理,对不具备条件,没有规范开展‘两个论证’的项目,特别是不具备公共产品属性、资本金不到位或资本金穿透后不是自有资金、没有建立长期按效付费机制,以及过度依赖政府付费的项目,要予以剔除。”财政部金融司司长王毅日前表示。
PPP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具体举措,自2013年底推行以来,在政府、市场、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在PPP的改革实践过程中,仍有不少问题掣肘着市场的健康发展。比如,一些项目规范性不强、创新性较弱等问题日益凸显,一些“伪PPP”项目也逐渐浮出水面,导致大量公共服务项目难以落实,影响PPP模式的推广。
       “PPP模式能够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有效改善民生,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放宽市场准入,激发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推动实现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和企业发展的多赢目标。”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谭云明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说,我国PPP发展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有关法律法规、配套措施等仍不健全,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建设,调动各方参与PPP的积极性,提高PPP项目运作规范性,防范“伪PPP”搅局,创造政府、社会、企业共赢的发展新局面。
谭云明建议,对于仅涉及建设、无运营内容的纯工程项目,要准确界定,从识别、论证、入库等环节严格把关,不能继续任由其打着PPP的旗号“混淆视听”;对不符合条件的PPP项目要从项目库中坚决清退。
      对于未来PPP的发展,王毅表示,在顶层设计上,将立足财政职能,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和理念,实现四个转变:第一,从单纯关注项目落地数量,向关注项目规范性转变。第二,从重视增量项目,向更加重视存量项目转变。第三,从关注短期效益,向关注中长期效益转变。第四,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更好地推动我国企业以PPP模式“走出去”,支持“一带一路”发展。
 
新闻点评:
      当前,我国PPP发展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泛化、异化、企业杠杆率过高这三大风险隐患,对 PPP 项目库的筛查清理是促使行业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手段。PPP项目自身的收益率以及对应的当地政府的信用能力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PPP入库的严格筛选流程以及已入库项目的淘汰机制,是可以更为有利的提高PPP项目的质量,进而可以促进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同时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
点评人:李丞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 © 2019 版权所有 鄂ICP备09005423号-7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 邮箱:govac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