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日报》
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18/0104/c1004-29744799.html
《证券日报》记者获悉,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江苏省等地明确2018年PPP工作计划,将进一步强化PPP监管,坚持做规范的PPP项目。并适度强化奖补力度,加大民营资本参与PPP项目支持力度。
“PPP的发展将进入下半场,一方面强调规范操作,另一方面鼓励社会资本多元化。”PPP专家、北京荣邦瑞明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人陈非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多个省份鼓励民营资本参与PPP,表面上看,留给民营资本的市场空间变大了,但若要起到实质性推动作用,除了要提高奖补资金扶持外,还需出台更多对民营资本支持的具体措施。
据记者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将用好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加强PPP项目储备,关注项目落地数量的同时更加关注项目规范性,严格执行新项目入库标准,对不具备条件和不规范的项目,坚决予以剔除。适度强化奖补力度,鼓励支持好的、规范运作的项目和地区。
江苏将进一步强化PPP监管,坚持做规范的PPP项目。严把PPP项目入库关,做好PPP入库项目集中清理工作。同时,修改PPP奖补资金办法,奖补资金向民营资本倾斜,加大对民营资本或民营资本牵头参与的PPP试点项目的奖补资金扶持力度,标准在既定标准上浮10%。
此外,山东省、安徽省等地提出,加大民营资本参与PPP项目支持力度,制定出台支持鼓励民营资本参与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财政奖补支持作用,进一步激发民营资本投资活力。并严把PPP模式适用范围和边界,严禁各类以PPP变相融资的行为,防止将商业项目和纯工程项目包装成PPP项目进行融资。
陈非迟表示,PPP发展将进入一个平稳发展、从注重数量到数量与质量并重的新阶段。多个省份都强调规范运作,提升质量,严把项目入库关、清理剔除不规范项目等,可见2017年11月份发布的《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影响之大,将PPP项目的规范操作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坚持做规范的PPP项目是政府、社会资本、咨询机构、金融机构等所有参与方共同的责任,不能只依靠某一方的力量。”陈非迟指出,政府要做好规范管理、社会资本要依法合规参与、咨询机构要提供专业化服务,引导科学操作、金融机构要转变思路,面向项目开展融资服务,摒弃以往寻求政府担保的惯性逻辑。只有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使PPP项目真正走向规范,让那些仍存钻空子幻想的项目和参与者无所遁形。
新闻点评:
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2017年国家颁布一系列规范文件,对PPP项目进行规范管理,避免PPP项目无序发展,制止PPP领域中的一些乱象。2017年11月10日,财政部印发《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管理的通知》财办金〔2017〕92号,对不符合条件的PPP入库项目进行集中清理;11月17日,国资委印发《关于加强中央企业PPP业务风险管控的通知》国资发财管〔2017〕192号,明确提出总额控制,叫停央企盲目参与PPP,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民营资本的机会。2018年PPP项目的规范操作将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此外,2017年11月28日,发改委印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的指导意见》,鼓励民间资本有序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促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更好发展,提高公共产品供给效率,充分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
2018年各地监管层将强化PPP规划和监管,优胜劣汰,促进PPP市场健康发展,未来民营资本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作用将不断扩大。PPP的下半场钟声即将敲响,政府要加强PPP监管,严格落实相关政策规定,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促进各类资本相互融合,使新的一年PPP发展从高增长转向高质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
点评人:车浈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