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财政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之后,国土资源部日前也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2011年的部门预算。与2010年部门预算公布情况相比,不少部门的公开透明度都有较大程度提高。
财政预算公开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时也要看到,中国预算公开在深度、广度和及时性上还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
一、财政部率先公开2011年部门预算 首次细化到“项”
财政部近日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开了2011年部门预算,成为今年首个公开部门预算的中央部委。财政部在其2011年部门预算支出分类中首次公布六大类、七个款级科目、21个项及科目的具体支出数额。
对比其去年公开的“部门账本”,财政部今年按照支出功能分类,把几项大支出内容首次细化到了第三级即“项”,而以往只公开到第一级“类”和第二级“款”,大多数部委部门预算的公开程度只细化至款级科目,使公众得以了解到财政部行政运行预算支出、住房公积金和购房补贴支出等方面的情况。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介绍,目前功能分类的预算支出的“类、款、项、目”四级科目中原来大部分的部门预算只公开带款级科目,此次财政部公开了全部21个项级科目,且一些重点开支如“其他对外合作与交流支出”中还具体细化到了“二十国集团专项经费”等具体的项目。
财政部还首次列出了去年支出预算数和执行数、今年预算数、今年预算数与去年执行数的增减对比,让各界能直观地看到哪些支出大幅增加、哪些支出有所减少。今年还在专业的支出口径和数据外,对各支出增减变化的情况进行了具体的解释。
根据财政部2011年部门预算,一般公共服务(类)财政事务(款)2011年财政拨款预算数为99972 .66万元,比2010年财政拨款执行数增加22716.77万元,增长29.40%。其中,行政运行支出预算数为37156.41万元,比2010年执行数增加6594.15万元,增长21.58%。
二、预算公开推向纵深仍需发力
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预算公开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被视为国家推进政务公开、扩大民主的一大标志。目前财政预算公开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时也要看到,中国预算公开在深度、广度和及时性上还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
除财政部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土资源部近日也公开了其2011年部门预算。与财政部公开情况相似,目前中央部委公开的仍都是按照功能分类编制的预算支出,而公众广泛关注的经济分类支出仍然秘而不宣。
当前部门预算不够细化也和中国现行的对政府收支分类方法有关。现行政府收支分类方法是在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之后确定的,科目体系由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三部分构成。
“经济分类支出目前分为类、款、项三级,主要反映钱是怎么花掉的,自从2007年预算收支分类改革后和功能分类共同组成预算的两套体系,一般要求编制预算时同时编制两套预算,”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副院长李燕表示,“但目前经济分类的框架虽然是搭起来了,也都有了一整套的科目,但是部门在实际编制中仍然落实不足,往往编制不规范,这不仅仅是公开与否的问题。”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也曾表示,目前中国预算编制没有做到全口径覆盖。
财政部今年率先公开部门预算是值得肯定,不过,这份预算案与公众期待还是有些距离。除了行政运行支出预算之外,人们普遍关心公款出国、公款招待、公车消费等“三公消费”何时公开。上海财经大学教授马国贤介绍说,目前中国部门预算的科目设置还不是很规范,而且公开的只是按照支出功能分类的部门预算,由于中国仍未按经济分类编制预算,所以“三公”消费尚无法统计,即使公布到“目”一级,也看不到“三公”消费支出”。
专家们表示,政府预算公开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情况复杂,涉及面广,即使在西方国家也都经过了一段较长的时间,难以“一步到位”。同时,预算公开也绝不是“一锤子买卖”,需要不断加大公开力度,不断细化和扩大公开范畴,向“精细化”公开推进。
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副会长,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认为,尽快建立中国各级政府的资本预算制度已是当务之急。中国很多政府的收入是分散的,有些部门的收支没有进入财政预算,另一个情况是我们的资本预算还处于空白阶段。
三、“三公消费”迎来实质性破局?
近年来,由于“三公”经费增长迅速且缺乏透明度,引发了社会公众的广泛质疑。“三公消费”或将在今年年中迎来实质性的破局。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全国人大预算委主任高强在结束不久的全国“两会”上表示,将在今年6月报告的2010年中央财政决算中公开“三公”支出。
财政部办公厅主任戴柏华在解读2011年预算草案时也表示,今年财政部将公开2011年中央预算部门“三公”支出预算总体情况,中央预算部门相应公开本部门“三公”经费预算。
对于中国行政成本居高不下,有学者将原因概括为:机构编制的急剧膨胀是根本原因;其次对职务消费缺少明确的标准和限制,目前没有刚性的制度约束;第三,政府支出尤其是政府预算公开不透明;第四,财政体制改革不到位,包括收支两条线改革制度设计不合理等。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3月举行的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强调,财政部门要尽快研究提出实施各类预算、决算公开的时间表,今年就要部署相关工作,首先要将各级政府“三公”支出的预算和决算向社会公开。
针对三部门在公开预算中“隐藏”“三公”消费支出的做法,专家的解释是,目前部门预算的科目设置还不是很规范,而且公开的只是按照支出功能分类的部门预算,由于中国仍未按经济分类编制预算,所以“三公”消费尚无法统计。
2010年共有74个中央部门亮出“账本”。然而,实现彻底的预算公开,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预算公开要想让公众满意,不仅需要完善的《预算法》提供法律保障,也需要舆论监督,更需要财政部门带头示范,各个部门自觉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