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去年三公经费支出3亿3398万
来源: 日期:2011/10/04 浏览:850次
来源:武汉晚报
  本报讯(记者 夏琼)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会第三十四次会议昨日举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会主任阮成发主持会议。在此次会议上,我市“三公”经费首次向社会公开——2010年,市直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因公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公务接待费三项经费实际支出33398万元。
  昨日下午,市财政局局长张福来在2010年市本级决算报告中,首次报告了我市“三公”经费使用情况。报告称,经汇总,2010年市直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预算控制数为33898万元,实际支出33398万元,为预算的98.5%。
  其中,因公出国(境)经费预算控制数4537万元,实际支出3259万元,为预算控制数的71.8%;公务接待费预算控制数6098万元,实际支出4954万元,为预算控制数的81.3%;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预算控制数23263万元,实际支出25185万元(其中,购置费6896万元),为预算控制数的108.3%,超预算控制数主要是燃油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
  报告还透露了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市直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预算控制数34037万元,比2010年预算控制数略有增加,主因是预算单位增加。其中,因公出国(境)经费预算控制数4618万元;公务接待预算控制数6131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预算控制数23288万元。
  据悉,我市将进一步打造“阳光财政”,除市直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情况由市财政局向社会公开外,市直有关部门2010年“三公经费”支出数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将由各部门向社会公开。
      新闻点评:最近一段时间“三公经费”一直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随着我国政府财政透明度建设的进一步深化,以及社会公众的纳税人意识逐渐觉醒,“三公经费”的公开已经成为一种历史性趋势。目前,我国中央部分部委和部分地方政府已经向社会公众公开了“三公经费”,但是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从“三公经费”信息披露的形式来说,是财政部门或者各部门自愿性信息披露,其披露的信息并没有经过独立的第三方审计,各信息披露主体在自利性行为准则的引导下,必然做出对自身最为有利的信息披露,而不是最客观的信息披露。即便是各主体客观公正的披露了相关信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社会公众也不会轻信其言。
      2.“三公经费”的信息披露还是相当笼统,并没包含多少对实际经济决策有重要影响的信息,社会公众和监管部门要对相关部门进行监管需要更加详细的信息,而不是笼统的统计数据。
      3.目前,我国公共部门信息披露的质量几乎已经丧失了公众的信任。特别是最近几年的统计局发布的物价指数信息,与社会公众的真切感受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社会公众普遍存在对公共部门公布的敏感信息的怀疑。
虽然,目前我国政府信息披露方面尚存在各种问题,信息披露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但是这种趋势和观念的转变是值得赞赏的。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下,我国必将建设成为阳光型、廉洁型和服务型政府。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
                                                                                   点评人:王森林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 © 2019 版权所有 鄂ICP备09005423号-7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 邮箱:govac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