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2011年超2500亿元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监管
来源: 日期:2012/05/25 浏览:732次
时间: 2012-05-18 20:03:45 来源:新华网韩洁
 
      新华网北京5月18日电(记者韩洁、徐蕊)财政部预算司副巡视员陈新华18日接受网络访谈时透露,2011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取消预算外资金,初步统计去年中央约60亿元、地方约2500亿元原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纳入预算管理。
  2010年6月,财政部制发《关于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通知》,规定自2011年1月1日起,中央各部门各单位的全部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管理,收入全额上缴国库,支出通过公共财政预算或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国务院规定,自2011年1月1日起将全部预算外收支纳入预算管理。相应修订《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取消全部预算外收支科目。
  陈新华指出,一年多来,中央部门对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各项收入进行了清理,自2011年1月1日起,根据各项资金的性质,分别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地方省级财政部门也对预算外资金进行了清理核实,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本级部门和下级财政部门全面取消预算外资金提出了具体要求。据初步统计,2011年中央约60亿元、地方约2500亿元原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纳入预算管理。
      陈新华表示,全面取消预算外资金,将所有政府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是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乃至财政制度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一方面规范了政府资金的分配秩序,保证了预算的完整,推动了由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组成的有机衔接的政府预算体系建设。另一方面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有利于减少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等不良现象,有利于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并强化了财政资金管理,有利于人大和社会各界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督,提高了财政管理透明度和依法理财水平。
 
新闻点评
      预算外资金是指根据国家财政制度和财务制度的规定,不纳入国家预算,由地方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的资金。它是国家预算资金的必要补充,具有分散性、自主性、专用性的特点。一直以来我国基于自身特殊国情,在预算编制体系中设有一个专门的预算外收支项目,作为中央政府放权让利的一种变相形式,以最大程度的调动各级政府部门参与预算收支的积极性,发挥各级政府部门在经济假设中的积极作用。
      然而随着中央政府对预算外收支科目有效监督的缺失,预算外收支逐步的沦为各部门、各单位谋取自身局部狭小私利的工具,这样的结果与当初中央政府的初衷严重的背道而驰,极大的损害了财政收支功能的完整性。
      为了统一财政预算功能,同时增强财政预算收支的公开透明度,在政府会计系统中应该建立专门的核算科目,反映与监督预算外资金的使用与支出情况,这样既可以加强中央对地方预算外资金的统一核算也可以及时的评价各地资金的使用效率,最终实现政府财务信息的公开化,实现委托责任的解除。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
                                                                                                          点评人:傅国林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 © 2019 版权所有 鄂ICP备09005423号-7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 邮箱:govac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