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透明度报告出炉:全国无一省份得分及格
来源: 日期:2012/06/15 浏览:671次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30日 00:34 21世纪经济报道
      备受外界关注的2012年各省份财政透明度报告即将出炉,这是本报记者5月29日从上海财经大学获得的消息,是日,本报亦独家获得了报告全部内容。
  这个由上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完成的2012中国省级行政机关透明度排行榜如今已进入第四个年头,今年报告显示,按百分制计算,无一省份得分超过50分,最高的省份湖北省也只有45.2分。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蒋洪对本报记者表示,“今年的公开情况比去年有改进,但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包括项目数和态度,信息搜寻成本也偏高。”
  今年报告亦新增了“中国政府部门预算”部分,结果亦显示,按百分制计算,没有部委在预算透明度上得分超过50分,得分最高的环保部只有43.8分。
  尽管得分普遍较低,但课题组仍感受到地方政府对于财政透明度的越发重视,湖南省方面甚至多次邀请课题组过去沟通。
  项目组负责人杨丹芳则进一步指出,信息公开与否,在项目组看来“与中央的表态以及各省领导的执政风格密切相关”。
  新增部委财政预算透明度:得分亦都不及格
  这份尚未对外发布的报告显示,湖北、黑龙江、内蒙古、新疆、海南、山东、广西、河北、北京、甘肃财政透明度位于前10名。
  江苏、广东、上海、云南、浙江、陕西、湖南、福建、天津、四川则位列11到20名,其余省份则排名在后面。
  但即使是得分最高的湖北省,按照百分制计算,也只有45.2分,这就意味着无一省份在财政透明度上得分及格。
  课题组分析后认为,从总体上看,省级财政信息透明度比前一年有进步,公开的项目从去年的60%多上升到今年的70%多,平均分也提升了,但也只到了25分左右。
  本报记者查询报告则发现,省际排名差距较大,最好的省份和最差的省份相差30多分;分数梯度也还在,多数集中在20-30分之间。
  有些意外的是,往年很明显的省级财政透明度(包括政府基金、社会保险基金、国有企业基金)得分趋同现象,今年有所缓解。
  与往年的不一样的是,今年报告新增了中央部门预算透明度排行榜,按百分制计算,得分最高的是环保部,得分43.8分,得分最低的是国家物资储备局,得分只有19.38分(不包含未公布预算信息的部委)。
  这个得分显然并不高,且据项目组查询,部门预算在中国至少应有14张表,但目前几乎所有部委都只公布了“收支预算总表”和“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只有环保部门另外多公布了8张表。
  透明度高低很大程度上依靠上级和领导?
  从去年9月到今年2月左右,项目组一直在申请、搜集和整理信息中,在各省、各政府部门之间反复地发信、回信。
  课题组透露说,人大机关的一口回绝,因为他们“不属于行政机构”,也有不少单位以申请信息种类太多为由变相拒绝。
  “全国各省341个部门中,大概有27个左右要求‘一事一申请’,但我们这么做了后,申请单位又以数量太多为由要求延期,最后会说相关信息已经在网上公开,让我们自己查,但实际上网上并没有。”课题组一成员说。
  “以两大项目——单位预算和政府资产负债——为例,31个省份基本都不公布,今年也仅海南和甘肃省公开了一部分政府资产负债信息。”杨丹芳说。
  在政府基金、社会保险基金、国有企业基金这三类基金中,政府基金信息的提供者各有不同,财政厅相对较好,“人社厅只有近一半机构回复,国资委基本就不理。”后两类的项目负责人郑春荣说。
  不过,让课题组感到欣慰的是,地方对于财政透明度的重视程度较之前有了较大提高。
  “特别是省级部门之间互相踢皮球的现象少了,我们打给信息公开办后,他们会回复已经跟财政部门沟通过了,可以找那边联系,也确实能联系上。”课题组一位成员透露说。
  财政透明度报告:无一省份及格
  课题组举例说,有些省份会在媒体报道中强调该省在当年的得分排名,像内蒙古财政厅甚至会公布到门户网站上,黑龙江省信息公开办、财政厅等部门主动打电话询问,浙江的台州市甚至找到财政系商谈在财政信息统计管理方面的合作,湖南省也多次邀请课题组过去沟通。
  对于这种变化,课题组成员一致认为,这离不开中央的“上行下效”,“比如说,今年中央要求各部委公开信息五张表,现在基本上都公布了。”财大副教授邓淑莲说。
  此前,2009年,国家总理温家宝提出用三年时间公开全部中央部门预算。
  而在各省财政透明度调查中,课题组亦深刻感受到财政透明度公开程度更离不开地方一把手的支持,“第一年排名靠后的新疆,就在第二年换了领导后,这两年排名都很靠前”。
“我们不能说就因为这样一份报告,财政部门就会公开,但以前的积累到了一个点,我们的报告能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刘小兵最后如是指出。
 
新闻点评:
      财政公开透明是良治政府的重要标志。2008年中国政府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这标志着中国财政信息公开的帷幕已正式拉开。为了解和推动我国财政透明度进程,上海财经大学中国透明度课题组自2008年开始对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财政公开透明情况进行年度跟踪调查评估,迄今已发表了三部年度调查评估报告。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财政透明度”的定义,财政透明度的核心是要求政府及时、系统地对所有相关的财政信息(包括预算信息)予以充分披露,这些信息包括用于编制预算的经济假设、政府的资产和负债、税式支出以及对数据可靠性的建议等。
      目前,中国财政透明度在世界的排名极低。在国际组织(IMF)规定的政府透明度最低标准的27项指标中,中国符合标准的仅有1项,部分符合的10项,其他16项都不符合;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几年前发布的财政不透明指数调研报告显示,中国在被调查的35个国家中,属于透明度最低的国家,不透明指数高达87,而新加坡却只有29。由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完成的2012中国财政透明度报告显示,部门预算在中国至少应有14张表,但目前几乎所有部委都只公布了“收支预算总表”和“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两张表。
      比较三年来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不同项目信息公开的程度差异很大。评估结果显示,部门预算信息公开程度较好,总分类项目次之,政府基金收入得分位居第三;而政府资产负债一项,得分仅为0.11分,几乎等于0;单位预算项目信息则没有任何公开。
      这里可以看出中国政府财政支出的特点所在:透明度程度稍高的是那些大类的、笼统的以及预算管理较好的项目,越是没有纳入预算管理或属于预算管理薄弱环节的项目,越是反映政府财政活动细节的项目,公开程度越差。
我们期待各级政府以及所有使用公共资金和公共资源的单位,都能进一步推进财政信息公开,向着透明政府的建设目标迈进。

                                                                     点评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

                                                                                          李琳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 © 2019 版权所有 鄂ICP备09005423号-7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 邮箱:govac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