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全口径预决算监督,令人期待
来源: 日期:2012/11/30 浏览:678次
2012年11月12日09:47 来源:光明网  作者:李方向
转自:http://opinion.hexun.com/2012-11-12/147844142.html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在当前财政收入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提出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着实格外引人瞩目,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很多地方拒绝财政预算公开、当前“三公”消费居高不下的情况,财政神秘感仍末消失的情况下,提出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殊为不易。
      十六大提出,完善预算决策和管理制度,加强对财政收支的监督,强化税收征管。十七大提出,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十八大提出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从完善预算决策和管理制度到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再到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无疑是一大进步。
      从2011年起,我国全面取消预算外资金,将所有政府性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但是纳入预算管理资金还没有做到横到边纵到底,而且即使是纳入预算管理的也未必能按照制度办事。尤其是在缺少监督制约的情况下,几乎没有人敢阻拦“一把手”使用资金,所以他们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只要高兴就行,以致于很多地方官员花钱大手大脚,公款消费惊人。如:一顿饭几千甚至几万元十几万元的时有发生;一些单位一辆公车一年仅维修费用就高达10万元以上,甚至有的公车一年竟换了40多个轮胎,平均每周换一个。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是党和国家对财政资金管理的顶层设计,是财政资金管理必须遵循的行动指南和终极目标。这不仅可以减少和预防腐败的发生,还可以有效地提高财政资金利用率。去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纪委原副书记刘锡荣在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表示,预算外资金是造成腐败的一大源头,预算方案必须改革,才能杜绝“小金库”现象。日前,国务院参事、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刘桓称改革可节约5%至10%财政资金。为此,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可以达到一举多得。要实现这一目标,虽然有很多工作要做,笔者以为尤其紧迫的是国家立法部门要立即启动《预算法》的修订工作,为推进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提供法律依据,成为推动财政预算公开的动力源,成为财政资金浪费的克星,同时还要与反腐法规接轨,使财政资金成为谁也不敢碰的“高压线”,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让公众真正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新闻点评:
      当前,我国预算审查监督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尚未真正实现全口径预算决算管理,大量的财政收支未纳入预算监管、预算监督重程序轻实质、预算的透明性差、公众参与度低等。因此,此次十八大报告中出现的“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是中央对完善预算决算审查监督提出的新要求。将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都纳入我国的预算体系,实现全口径的预决算管理,将有助于预算编制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针对我国目前的预算审查监管环境,我国还应在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我国应加快对预算法的修改步伐,为推进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提供法律依据。将全部政府收入和支出都纳入预算管理,将政府预算管理覆盖到政府全部公共服务活动,如此才能让公众真正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其次,我国应当建立和完善绩效预算管理制度。绩效预算强调的是政府执政的结果、责任和效率。通过推行绩效预算,可以有效控制政府的行政成本,节约财政资金并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再者,我国应完善人大审查和监督程序,特别是要加强人大的监管能力。在这方面可以考虑适当延长人大对预算报告的审查时间,充分发挥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的作用等。最后应努力扩大预算公开和公众的参与度。预算事关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政府应当加大预算公开力度,将完整的政府收支信息置于公众监督之下,让广大公众有效参与,这样才能有力预防腐败,并且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
                                                                                                点评人:罗欣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 © 2019 版权所有 鄂ICP备09005423号-7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 邮箱:govac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