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民主理财 打造阳光财政
来源: 日期:2013/03/05 浏览:572次
2013-02-17 08:29:00 来源:中国日报
淮南市报导:由政府部门提出财政资金需求申请,进而将项目申报给财政部门审定,最后送交人大审查后实施,这是我国现行财政预算编制的一般流程。这种制度安排,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预算编制的“闭环问题”:因外部监督缺乏而易产生“灰色地带”,因部门利益干扰而易影响资金使用效率,因科学评价体系缺失而易造成预算执行困难。为解决上述不足,我市财政部门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按照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标准,贯彻财政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原则,于前年建立起参与式预算制度。两年多来,这一制度运行情况如何?记者日前进行了走访。
据市财政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参与式预算是一种全新的政府财政预算编制模式,预算编制全程向社会公开,并主动邀请社会公众和专业人员参与预算编制的评审和监督,广泛接受社会对财政支出计划的评议,最终确定财政资金分配方案。我市参与式预算工作经过两年实践,已初步形成财政部门、项目单位、专家和社会公众“四位一体”参与的主体架构,探索出许多宝贵经验。
经过两年的探索,我市的参与式预算取得了良好成效,也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国财经报、工人日报、人民网、安徽日报、安徽新闻联播等多家媒体对淮南市参与式预算进行了新闻报道和专题报道,淮南市政府网市民心声对会议评审阶段进行了全程网络直播,提升了政府形象,社会反响强烈。
参与式预算是淮南市财政预算改革的“破冰之举”,其中网络评审在安徽省尚属首次。参与式预算在公共预算中突出了公众和专家的参与和监督作用,使财政预算更加民主、公开和透明,实现了地方政府公共预算改革的重大突破。新春伊始,今年的参与式预算项目已开始实施,在继往开来的道路上,参与式预算在实践中正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新闻点评:
现阶段如何使有限的财政资金科学而高效地使用,发挥出它们最大的效益,是每一个关心经济社会发展的公民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应推进民主理财,打造阳光财政。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所谓“阳光财政”,就是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公共财政的要求,通过构建公开、民主、监督、考评的政府理财行为规范,实现政府理财活动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的一种制度。打造“阳光财政”是推进政务公开的一项重要措施,其实质是把权力的运行公开化,让理财行为在阳光下运作,以利于把社会的监督渗透到权力的运作过程中,从而达到监督的经常性、有效性,以防止权力的滥用。
“阳光财政”目前还在进行之中,要完全实现阳光化仍需政府不懈地努力,而阳光财政最简单的方式莫过于“公开”,
公开就是一种监督,在预算监督工作中,人大及其常委会要积极推动建立健全财政预算的公开制度,提高监督的透明度,走阳光监督的路子。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社会及媒体的监督作用,不断增强监督实效,从而做到“预算”、“支付”、“采购”、“账户”、“绩效”、“平台”六个阳光,财政预算只有在更加公平、公开的环境下,才能发挥它的最大效益,才能使人民群众受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
点评人:陈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