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23 11:10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审计署相关负责人日前透露,此前审计署审计的36个地区债务中,有9个省会城市本级政府负债率超过100%。对此,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黄守宏指出,如果严格审计,有些地方政府已破产,只不过后面有国家信誉维持。事实上,地方政府依赖房地产市场发展经济的模式已不可持续。
6月至7月,很多地方房地产市场迎来了量价齐飞的局面,一线城市最为明显。各地土地出让金收入和房地产其他税费又开始大丰收,这缓解了地方债务压力。但是,即使如此,地方政府冲动性投资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只是被缓解或者被推迟,而没有被化解。底特律破产事件并没有让地方政府警醒,各地冲动性投资仍然如火如荼,他们期望大举借债,再依靠房地产所得收入来还债。
珠海市财政数据显示,去年有40 .8%的土地收入用于偿还银行贷款本息。国土资源部数据也显示,上半年全国土地出让合同价款已高达1.7万亿元,增幅达77.3%,亦创历史新高,其中房地产用地出让价款同比增幅超过高达90%,这些土地出让金相当一部分用来偿还银行贷款。土地丰厚的“红利”收入就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摇钱树”,这是很多地方政府之所以敢大规模借债经营城市的底气所在。即使出现了风险,最后也由国家信用托底。就算濒临破产,也会有专家给出剥离不良资产的方法,地方债务越大,各方越不敢倒下,即中国式“大到不能倒”。
政府获得信贷资金大搞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楼市发展,拉动卖地收入和税费收入,然后再借入巨大资金投入市政建设,通过这种循环,各地的楼越盖越高、路越修越好、官员政绩越来越漂亮,但是,这种发展方式的关键是要确保房地产市场长期亢奋,如果一段时间房地产市场萎靡不振,这种模式就会出现危机。长期以来,楼市一枝独秀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根源。
楼市也是市场,就算天天吃兴奋剂,也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在保持兴奋。有观点认为,过去“十年九调”的调控政策因为房价继续上涨而完败,事实上,这些观点没有洞察楼市调控真正本意。楼市调控并非单纯控制房价上涨,而是意在控制房价暴涨与暴跌。因为房价暴涨与暴跌作为导火索,将会引爆整个地方土地财政体系,从而将地方经济要么拖入冷库,要么带入火炉。
这些年来,房地产调控重要性在于,没有任由房价肆意长期暴涨,使得房地产市场泡沫快速生成,快速破裂。楼市大起大落,会从根本上伤害土地财政,因此,调控政策核心是要保障楼市在上涨基础上保持基本稳定。一旦楼市出现暴涨,不仅仅会引起民怨四起,还会加速地方疯狂投资,最终会导致泡沫毁灭;相反,一旦楼市暴跌,各地巨额负债就变成了一个个炸弹,最终引发一系列的金融危机。
泡沫既然已经生成,调控政策目的就非常明确,就是确保泡沫不会在瞬间破裂,也不能让泡沫继续无止境地膨胀。毕竟,这个泡沫生成逻辑,关联着地方财政和地方经济命运,绑架了整个金融机构。
各地的地方债务已经绑定了房地产市场。这一条放大的链条中,捆绑着从银行、投资者、开发商、地方政府等诸多利益攸关方。在价格上涨时,似乎每个人都在赚钱;在价格下落时,谁在裸泳,一目了然。神木、鄂尔多斯、温州的地产财富神话与地方经济奇迹,都已经随着房市泡沫破裂而消退,仅留下一群群追债族和一座座曾经辉煌夺目的“鬼城”。
点评:为了有效的控制地方财政的收支平衡,我国《预算法》明文规定不允许地方政府出现财政赤字,然而由于地方政府的事权往往大于财权,使得地方政府不得不借债度日。目前我国的地方债务一般包括直接债务,预计债务,或有债务,而直接债务一般包括财政性国债,长期建设国债,特种国债等组成部分,预计负债一般包括社会保障基金支付缺口,一般财政支出预算缺口,或有负债包涵非财政性政府部门债务担保,政策性银行等债务。政府债务作为政府义务一直是各方比较关注的话题,更是政府预算会计改革的重要推动因素,尤其是最近几年全球范围内发生如冰岛国家破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美国政府关门等事件后,政府债务成为全球各国讨论的热点财政话题,同时各国政府乃及国际组织也在讨论政府会计在防范与披露政府债务中应该起到哪些基本的预防作用。我国作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了在有效控制政府债务风险水平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地方债务资源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各级政府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应该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的确认、计量制度与标准,尤其要加强对地方隐形债务的确认与计量。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制度,由于其自身的弊端,使得较多的政府债务无法得到真实的反映,政府债务风险被扭曲。为了有效、真实的反映政府债务风险水平,我国政府预算会计制度需要进行相关的改革,尤其是政府会计制度的核算基础,需要从收付制逐步的过渡到应计制,使政府报表的使用者可以及时的了解与评价政府的债务状况。
第二,要进一步的构建反映我国政府债务情况的报告体系,财务报表是主体向外提供自身财务信息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政府财务状况报告制度,政府缺乏有效的途径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政府真实的债务信息。
第三,应该建立健全相关的债务控制与预警机制,努力地在债务规模与债务对经济的发展贡献中寻求一个满意的平衡点,严格控制政府债务危机。上级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下级政府债务水平的监控,地方政府需要在自己偿还能力的范围内发行地方债。
第四,要进一步完善我国政府债务的风险核算指标及债务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目前我国债务的核算指标分为国债、外债、预算债务和或有债务指标,其核算面与适应的口径较窄,难以充分的反映政府的债务风险水平。为了及时有效的控制政府债务风险,我国各级政府应该积极的构建新的能够全面反映政府债务风险的指标体系,以全面的披露政府的债务风险水平。
此外应该把地方债券的发行纳入到中央政府的财政预算,以便于中央政府及时有效的控制地方各级政府的债务风险,防止政府债务风波的发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
点评人:傅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