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09日 09: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转自:http://tj.ifeng.com/fangchanjiaju/fcxx/detail_2013_09/09/1200704_0.shtml
9月5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名誉所长、国务院参事夏斌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金融街论坛上表示,相信10月底的地方债审计结果肯定是惊人的,会有相当部分的债务已成为呆账坏账。对个别大搞楼堂馆所、铺张浪费又欠债累累的地方政府,要让其搬出豪华办公楼,卖楼还债,要抓典型,以警示天下。
夏斌指出,中国经济应该尽快通过加快改革,加快结构调整,以解决产能过剩、影子银行风险、地方政府无序借债以及房地产泡沫问题。
对于地方债务问题,夏斌表示,目前,审计署正在全国对地方债务进行新一轮的全面的、彻底的审计。所谓全面,这次审计范围已下延到乡级政府;所谓彻底,这次审计涉及政府各类融资活动包括BOT、租赁等都包括在内。“我相信,10月底的审计结果肯定是惊人的,会有相当部分的债务已成为呆账坏账。”
如何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夏斌指出,总体上应坚决执行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的一系列严加控制的规定。而要控制好地方债务的增长,从眼前看主要要做三件事:
一是中央政府应“放话”,对继续明显违反规定、弄虚作假、纵容做假账进行融资活动的地方政府负责人和当事人,一定要“秋后算账”。
二是要防止监管套利。“一行三会”等几个金融管理部门应切实负起共同的责任,加强监管协调,防止各算各的账,防止出现监管上有空子可钻。
三是杜绝各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要让金融机构重温《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法律不承认各地方政府的担保行为。对于仍不顾风险,钻政策空子,最后造成严重损失的,也应追究其责任。
“待10月底全国审计结束后,我相信会有一揽子的方案,方案总体上贯彻分类处置的原则。” 夏斌表示,对已确定不能偿还的债务,要区分有效益资产和无效益资产,采取地方政府发债、资产证券化、出售有债务企业股权、银行冲销坏账、银行债转股、成立资产管理公司、中央财政部分买单、出售地方政府所持其他优质股权和房产等各种办法偿债。
夏斌强调,在政府还债问题上,一定要严格执法,绝不会再搞下不为例。同时也要实事求是,分类处置,对个别大搞楼堂馆所、铺张浪费、大搞烂尾投资项目的地方政府,要让其搬出豪华办公楼,要让其卖楼还债,卖它的好资产还债。要抓典型,警示天下。
夏斌指出,尽管中国不会发生像美国底特律政府破产的现象,因为中国政府作为整体政府而言,财力基础是雄厚的,不会存在偿债的风险,但是对于个别地方政府无视法纪的行为,必须要用特殊的办法来严肃处理。
新闻点评:
我国审计署曾先后两次清查地方政府债务:一次是2011,对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债务进行了全面审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10.7万亿元。另一次是2012年11月至2013年2月,对36个地方政府本级2011年以来的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2年底,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3.85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12.94%。但两次审计结果,一次是未统计乡镇政府债务,一次只覆盖部分地区政府债务,都不能反映地方债务的最新情况。
随着地方政府债务进入集中还债高峰期,还应关注地方政府偿债风险。一些地方既要借新债还旧债,又要借债搞新投资,债务总量明显增加。这就出现了“很多地方政府担心银行不再贷款,而银行担忧地方政府无力偿债。”的恶性循环。这使得平台债务融资进一步扩张,而新一轮平台债务融资中,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影子银行”成为主要融资来源,亦引发关注。相对于银行贷款,‘影子银行’的投融资活动不在监管之内,债务更加隐蔽,融资成本也更高,加大了地方债管理和风险防范的难度。
面对各地方巨大基建投资需求,加强地方债管理变得刻不容缓,政府要对地方债实行分类管理,公益性债务可纳入地方规范的政府债务范畴,逐步用公共财政收入来偿还;对平台债务,有些现金流不错的收益型债务,要加强管理用收益来偿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
点评人:陈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