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非税收入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来源: 日期:2014/03/06 浏览:568次
2014-03-01 07:28 来源:温州日报瓯网
原标题:避免部门小金库 有效遏制乱收费
瓯网讯 (记者 吴勇) 日前,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温州市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即日起开始实施,明确将政府非税收入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从而避免非税收入变成个别部门的“小金库”。
政府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和政府债务收入以外,由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通过征收、收取、行政处罚、刑事处罚或者募集、受赠等方式取得的资金。“《办法》的实施,无异于给政府部门行为又加上了一道‘紧箍咒’,势必将有效减轻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负担,助力我市打造更加优良的投资营商环境。” 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实行“收支两条线”,避免部门“小金库”
政府非税收入作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持我市政府转型发展,促进经济建设及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一直以来,面对规模日渐增大的政府非税收入,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政策依据始终困扰和影响着我市政府非税收入在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一些部门、单位对非税收入的财政属性缺乏应有的认识,认为非税收入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应归部门所有,把预算外资金视为单位自有资金,不是财政收入,政府不必调控,财政无须管理。”这个负责人表示。此前,仅有一部分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中,大部分非税收入在财政管理的视野之外。
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是指将政府非税收入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整合形成政府的有效财力,将为温州赶超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办法》提出,各部门要在现有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基础上,全面清理本地本部门所有收入项目;财政部门要根据《办法》的规定对收入项目进行分类界定,将政府非税收入纳入财政预算管理范围,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不得巧立收入项目,有效遏制“乱收费”
缺乏对政府非税收入的科学精细化管理,也是造成“乱收费”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认为,这些收入既没有纳入预算内,也未纳入预算外收入。各种名目繁多的收费,是对正常市场秩序的严重干扰,导致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紊乱,更大大地损害了温州的投资营商环境。这不仅加重了企业和公民的负担,而且也对政府的声誉产生影响,削弱了政府的调控能力。
今后,政府非税收入项目必须依据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省政府、省级以上财政及价格主管部门的规定设定。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违法设立政府非税收入项目,不得违法改变收费标准或者擅自调整收费范围。《办法》要求,加强执收管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执收单位开票、商业银行代收、财政部门监管的执收方式,不断完善征缴信息系统,提高我市政府非税收入信息化管理水平。
严格规范票据管理,源头控制财政流失
票据是资金运动的会计表现形式,各项收入对应着相应的票据,各项支出也是对应相应的票据。如果票据管理规范,如票据领购、发放、使用、保管、清算以及销毁等程序明了,各种挤占、挪用、截留、坐支行为就会从根本上杜绝。
由于缺乏监督部门,非税收入票据与税收票据相比较而言,管理上缺乏规范性与统一性。另一方面,非税收入票据种类繁多,多达百种,给管理上造成不便。
《办法》提出,各部门要根据《条例》和《浙江省财政票据管理实施办法》的要求,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开展财政票据管理工作。严格按规定申领、发放、申验、核销、销毁财政票据,不得超范围使用、混淆使用、借用、串用财政票据。要继续完善财政票据年检制度,将财政票据的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有机结合,规范财政票据使用行为,深化政府非税收入管理。
此外,我市还将逐步建立由监察、审计、财政、价格、人民银行等职能部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监督机制,并发挥财政大监督职能作用,对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新闻点评
政府非税收入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非税收入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理顺政府分配关系,提高财政性资金使用效益,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客观需要。目前,随着财政预算改革的不断深化,现行非税收入管理的深层次矛盾也不断暴露,如认识不到位,收费混乱;征管主体不明确,执收行为不规范;资金管理不到位,政府难以统筹调剂;法制不健全,监督缺乏约束力等。要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管理,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以下四个方面的对策:首先,加大对非税收入管理的宣传力度,更新非税收入管理理念;其次,加强非税收入资金管理,创新非税收入管理模式;再次,严格票据管理,从源头控制资金;最后,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加强监督检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
余岱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