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决算公开要破除“傲慢与偏见”
来源: 日期:2014/03/24 浏览:456次
2014年03月23日 星期日 北京青年报
http://epaper.ynet.com/html/2014-03/23/content_47698.htm?div=-1
      “三公经费”公开中,买车费用和公车运行费要单独列出;除涉密部门外,地方所有使用财政拨款的部门都要公开预决算;公开内容要进一步细化,政府预决算全部细化到支出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财政部近日下发《关于深入推进地方预决算公开工作的通知》,上述规定受到舆论关注和好评。
      近年来,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不断推进预决算公开,取得了积极的成绩。这次财政部下发通知,规定进一步扩大地方预决算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统一公开标准(如各部门同一天完成公开),表明我国预决算公开工作要求在不断提高,力度在持续加大,预决算公开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这些工作进展和改革措施,澄清了以往关于预决算公开的一些误解,也增强了继续大力推进预决算公开的决心和信心。
      前些年讨论预决算公开时,有关部门总是强调预决算公开有两大困难:一是在技术上做不到公开“明细账”,只能公开一个大而化之的粗线条;二是即便能公开预决算的“明细账”,但一个部门动辄几十页或几百页的预决算账单,一般人根本看不懂,如此公开没有实际意义。言下之意,政府部门预决算不是不想公开,而是公开有技术难度,普通人阅读也有难度,所以预决算公开不能盲目求快求细,不能急于求成。这种说法看似有理,其实不然,中央和地方部门预决算公开的实践,包括这次财政部通知部署的工作,都表明上述困难相当程度上不过是夸大其词,是有关部门一贯的“傲慢与偏见”使然。
      比如公开预决算的“明细账”,这在技术上并无实质性困难。我国财政预算体系从上到下分为“类”、“款”、“项”、“目”四级,“类”反映政府主要职能,如教育、国防等;“款”反映政府履职从事的主要活动,如教育中的普通教育、特殊教育;“项”反映活动中的具体事项,如普通教育中的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等;“目”反映具体项目,如小学教育中的教科书费用、职工工资等。由于编制预算时所有支出都已经细化到“目”级,所以预决算公开时也就能够细化到“目”级——这次财政部通知要求预决算公开全部细化“项”级,接下来就可以全部细化到“目”级,这一方向不可逆转。在不少地方和部门,预决算公开非技术“不能”也,乃缘于某些内容敏感而“不为”也。当预决算越来越规范、敏感内容越来越少,政府公开预决算信息的底气就会越来越足,遇到的困难和阻力也会越来越小。
      与此相应地,认为普通人看不懂预决算“明细账”,也是一个不小的误解。在现代会计手段和网络技术的支持下,依据成熟、法定的技术规范,预决算的所有事项、数据及相关解析说明,都可以按“类”、“款”、“项”、“目”的体系,按从上到下、由粗到细的顺序,分层次、分类别地编制和呈现出来。一个预决算项目无论有多大,都可以分解成诸多较小的项目,每个较小项目又可以分解成诸多更小的项目,依此类推,预决算的每一笔钱都能够有一个明白的交代,普通人沿着上述方向逐步点击、查阅,就能了解预决算每个大小项目的最终去向,何来“看不懂”之说?
      预决算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是最有力的反腐措施之一,是民主政治的大势所趋。有关部门的“傲慢与偏见”已经破除,预决算公开的困难正在逐步解决,技术手段更不成问题,该是脚踏实地大力推进的时候了。于骞(北京  编辑)
      新闻点评:
      预算看不懂,信息不具体,无法判断资金花的到底合不合理是目前人们对预算公开的普遍评价。造成这样的原因则是预算的公开度不高、透明度不强,因此使得预算资金在一种无监督或监督力度不强的状态下运行,资金的使用效率也相应不高。
      从这些年来全国和地方两会代表、委员对预算公开的反应情况来看,也是批评声多于赞扬声、质疑声多于肯定声。其中,看不懂预算是比较典型的一个问题。这也意味着,不公开预算是一个问题,如果预算公开了公众看不懂,仍然是一个问题。
      预算公开有难度,主要来自于工作量和技术,按照目前的预算科目和预算报表,公众需要的信息不能轻易从中找出。下一步的逐步公开,就要从预算的基本的技术制度设计好,让大家看得懂,能找得出来需要的信息。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
                                                                                                   郑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 © 2019 版权所有 鄂ICP备09005423号-7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 邮箱:govac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