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全面规范预算公开制度是反腐利器
来源: 日期:2014/07/12 浏览:454次
2014-7-10 16:36:46 来源:天和网
      全面深化改革之年的“重头戏”是财税改革,而重中之重无疑是预算改革。“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已被作为亟待达成的改革目标。那么究竟什么是全面规范的预算公开制度?它对建立我国现代预算透明制度以及推动阳光政府建设究竟有什么样的意义?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政法大学财税经济法研究所副所长、天和智库(北京)经济研究所专家委员会委员施正文教授。
      针对“什么是全面规范的预算公开制度”问题,施正文表示,实施全面规范的预算公开制度就是体现在健全预算信息公开主体、公开对象的全覆盖、公开内容满足决策和监督的需要、信息公开的质量要高等方面。
      我国的预算信息公开主体体系应包括四个层次:权力机关、政府、所有的政府职能部门、具体的预算单位(包括国有企业以及由政府提供主要资金来源的基金团体及其他各种非营利性组织)。信息公开的内容应包括,指导政府财政活动的方针政策和相关法规、预决算的编制依据说明、预决算在人代会上的通过情况、以政府预决算为核心的全部政府收支,包括一般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预算执行情况说明,包括政府预算和部门预算年度执行中的具体财政收支数据以及财政超收资金使用和预算调整等;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债务信息,包括债务的规模、结构、使用方向、使用效益、偿债计划、政府的偿债能力、债务风险等信息。
      那么,怎样才能让预算制度尽快规范起来,让预算公开透明走得更快些呢?施正文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尽快实施全口径的预算管理。这一点最容易被忽视,因为大家认为预算制度规范是立法层面的内容,但殊不知,若不能将所有的政府资金纳入统一的预算管理范围,一切的监督都无从谈起。目前来看,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完全可以涵盖政府收支分类的全部内容。这当中除了公共财政预算相对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向中央上缴比例、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覆盖种类和接轨、政府性基金预算的使用安排以及各预算分类之间的相互平衡,都有大量的工作有待完善。而要实现规范预算制度,只有尽快实施全口径预算管理,才能让一切有章可循。
      当记者提问说,全面规范的预算公开制度,对建立阳光政府以及反腐的作用体现在哪里?施正文回答说,建立全面规范的预算公开举措,预示着我国预算公开改革由此迈出了关键步伐,更是对反腐工作增加了力度。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迈出这一步之后,接下来财政预算公开就可以在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深入推进,力争有所突破。
 
新闻点评
 
      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是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三大任务。预算改革做好了,不仅有助于财政改革顺利推进,还将加速和促进政府的改革。预算公开则有利于拓宽人民群众的监督渠道,逐步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和刚性约束,进而从源头上有效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
      预算公开是财政领域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也是预防腐败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加强预算公开的建章立制工作,有利于完善财政管理制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促进用制度管事、管人、管财,切实提高预算执行和财务管理水平,从根本上杜绝预算执行中的违规违纪问题,为预防财政领域腐败现象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
                                       余岱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 © 2019 版权所有 鄂ICP备09005423号-7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 邮箱:govac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