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政府债务纳入政绩考核 三公经费全部公开
来源: 日期:2014/10/08 浏览:529次
本文来源于华尔街见闻 2014-10-08 16:21:09
      预算制度改革再出狠招,“三公”经费将全部公开,政府债务将纳入政绩考核。
      国务院今天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对“三公”经费和地方政府债务都做出严格规定。
      政府债务自借自偿 纳入考核
      今天的文件与10月2日发布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保持一致,指出地方政府可以在限额范围内适度举债,不得通过融资平台等不得通过企事业单位等举借。且地方政府对其举借的债务负有偿还责任,中央政府实行不救助原则
      文件指出要严格限定政府举债程序和资金用途。地方政府在国务院批准的分地区限额内举借债务,必须报本级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地方政府举借债务要遵循市场化原则。建立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制度,逐步完善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地方政府举借的债务,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和适度归还存量债务,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
      文件还指出,要把政府性债务作为一个硬指标纳入政绩考核,建立问责机制。明确责任落实,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要对本地区地方政府性债务负责任。政府主要负责人要作为第一责任人,认真抓好政策落实。
     “三公经费”公开
      文件指出,按经济分类公开政府预决算和部门预决算。加大“三公”经费公开力度,细化公开内容,除涉密信息外,所有财政资金安排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
      文件还指出,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政府性楼堂馆所、财政供养人员以及“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
      2013年中央国家机关“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执行数为71.54亿元,比前一年减少了35% 。其中出国经费16.92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42.53亿元,公务接待费12.09亿元。
      2014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71.51亿元,这一数据与去年执行数略有下降。
      新闻点评:
      此次文件的出台,有利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违规举债行为监督制约机制,该意见将从三个方面具体落实:第一,明确责任主体,各地政府要对本地的政府债务负责,政府主要负责人要作为第一责任人,认真抓好政策落实。第二,建立全方位的监督机制,通过人大监督和社会监督两个层次,提高透明度。第三,完善考核问责机制,明确把政府性债务作为一个硬指标纳入政绩考核,正确的引导政府人员的动机,强化问责。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
                                                                                                          点评人:章巍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 © 2019 版权所有 鄂ICP备09005423号-7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 邮箱:govac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