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2015年积极财政政策:预算约束加强 地方投资规模或受影响
来源: 日期:2014/12/15 浏览:405次

2014年12月10日 01:4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http://epaper.21cbh.com/html/2014-12/10/content_118163.htm?div=0 

“以前地方政府的融资规模很大,但很多不规范的、隐性的融资方式,未来将统一在新《预算法》提出的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这一种方式之下,因此确定未来的发债规模就很重要。”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蒋洪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新修订的《预算法》将于2015年1月1日施行。本月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称2015年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意味着明年的财政赤字将会扩大,因预期经济增速下行,财政赤字率亦可能扩大。

财政赤字率将对未来的发债规模形成制约,按照赤字率不超过GDP3%的标准计算,明年的发债规模最大为1.9万亿。另一个现实是地方政府明年需要偿还的债务额高达1.85万亿,因此发债规模的制约与偿债压力将是地方政府明年需要面对的难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显示,允许地方政府举债并编列赤字,可能意味着地方融资权受到规范并有所降低,地方政府的投资规模亦可能发生变化。

“融资权与投资权是相匹配的,我的理解是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的投资权将有所减少:政府的投资边界缩小,基层政府应更加专注于提供公共服务。”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金融研究室主任赵全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明年发债规模几何?

赤字率是评价一国财政风险常用的指标,其计算方式是当年财政赤字除以GDP。欧盟设定的该指标风险值是3%,这一指标亦为大多数国家所采用。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GDP为56.88万亿。如果2014年、2015年的GDP增速分别按照大多市场机构预计的7.4%、7%测算,2015年的GDP将达到65.36万亿,按照3%的占比计算2015年的最大的财政赤字规模为1.96万亿。

“可举借的债务规模最高为1.9万亿,但是我们通常不会让它达到3%的红线,若以2.9%计,最高规模则为1.8万亿。”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自1978年以来,中国的财政赤字率均未突破3%的标准,甚至大部分年度赤字率都低于2%。在中央政府推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年份,中国的财政赤字率高于2%、接近3%。如在2002年及2009年出现两个高点,两年所对应的财政赤字率分别为2.6%及2.8%。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今年的赤字率是2.1%。

而另一个现实是,明年地方政府将面临巨大的偿债压力。根据审计署的审计报告,在截至2013年6月底政府性债务余额未来偿还额中,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在2015年需偿还的金额高达1.86万亿。

“发债规模应该考虑两个因素,一是明年地方政府的还债压力,地方政府债务需要借新还旧。二是考虑经济下行的压力,适当通过发债融资,推进基建,拉动需求。”河北省原财政厅厅长、中国预算与会计研究会常务理事齐守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明年发债规模不能比今年少,而且比今年多,才能体现出扩张需求。”

齐守印认为,经济下行时应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明年需扩大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发行2.5万亿。但是2.5亿的债务规模势应会突破3%的赤字率。

“我们在其他国家做专项调研时了解到,国外并没有将地方政府的一般债务纳入预算管理列入赤字规模,而是将其在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中列示。”赵全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中国将其纳入预算管理,现在有特殊情况,管理必须更规范一些。”

财政部此前下发的《地方政府性存量债务清理处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将2015年设置为“过渡期”。在此期间,新旧两种融资方式并存:文件称,政府债券资金不能满足后续项目融资的,允许地方政府按照原渠道融资。虽然该文件的正式稿尚未印发,但地方政府通过企业债、中票等方式融资已更加困难,未来融资压力增大。

在赵全厚看来,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后,在现有框架下政府的融资权是有所减弱的。“融资权与投资权是相匹配的,我的理解是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的投资权有所减少:政府的投资边界缩小,基层政府应更加专注于提供公共服务,比如北京的区县政府的投资权减少,而是由北京市负责统一规划。”

政府投资权的授予来自《政府投资条例》。这一条例最早可以追溯到2001年,由国家计委起草《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办法》。2010年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公布了相关意见稿,并向社会征求意见,但众多学者和政府部门持否定态度。今年10月,国家发改委法规司司长李亢表示,《政府投资条例》已上报国务院。媒体报道称,条例在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后,预计将会很快出台。

 

新闻点评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政府财权上收,事权下方,地方财政收入捉襟见肘,收支缺口扩大。地方政府纷纷设立地方融资平台,据统计我国地方政府隐形债务规模或超30万亿,严重威胁财政健康。在此背景下,新预算法允许地方债的发行,为地方债管理搭起制度框架,同时也对政府信息公开提出了新的要求。地方债券是衡量地方政府治理水平和公共信用的透明指标,地方债的发行需要政府资产负债的存量信息,促进了政府会计改革。目前我国已在试编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改革成果初显,这将提升政府投融资管理的效率,完善我国政府会计体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

                                    点评人:田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 © 2019 版权所有 鄂ICP备09005423号-7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 邮箱:govac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