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高增长 财政“手头紧张”
来源: 日期:2015/01/30 浏览:528次
2015年01月27日 20:36  中国产经新闻报
      随着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财政资金告别了高速增长的时代,增速回落到个位数。
      据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透露,2014年中国财政收入同比可能增长8%,低于2013年的10.1%。这意味着,自1991年以来,中国财政收入增速重新回到了个位数时代。
      具体到各省份情况来看,财政增速下滑态势明显。公开资料显示,截止到1月20日,约有19个省份公布2014年财政收入数据,绝大部分省份与2013年的增速相比,增速有所下滑。其中,部分中西部省份财政收入增速下滑明显,近几年从约30%的增速,迅速跌入个位数的增长。
      财政收入是国家的“钱袋子”,是政府拥有的可供支配的资金能力的体现。从现实看,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放缓和世界经济疲软,财政收入增长放缓已是一个大趋势,这不免引人担忧。我国正在推进养老并轨改革,医疗保障、公共基础设施等民生工程的投入,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加快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都需要大量的财政资金支持。此外,地方政府债务数量也不可低估,这些对告别了高速增长的财政资金来说,都是巨大的考验。
      告别高增长,意味着财政资金较前几年有了一定量的缩水,甚至不排除资金紧张的可能。对此,国务院已开始从沉淀的财政资金上入手。那么,接来下,要如何破解提供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困境更加引人关注。
      告别高增长
      与过去几年财政超增长的态势相比,如今个位数的增速略显“凄凉”。超增长与GDP的高速增长有关,而如今的放缓也正是国民经济发展放缓的体现。
      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协会常务副秘书长代鹏在分析财政增速放缓时表示,影响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整个经济当中税收首先还是来源于经济总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经济总量出现了中低速的增长,那么税收自然也不可能维持过高的增长。
      第二个方面,原有的经济活动当中的一些活动方式发生一些变化,传统零售从店面开始逐渐转向电商,而在这种情况之下税收征管的模式并没有及时地调整,这就导致了税收增速出现了一些波动。
      第三个方面,目前的主导型税收是两个大类,一个是流转税,另外一个是所得税,而所得税当中最核心的是企业所得税,企业经过了前一段时间高速发展之后,它的利润开始出现了增速中低速的增长,所以这部分税收开始出现一个盘整。
      而另外一个方面,税收当中的流转税也是经济活动活跃层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如果经济本身增速开始出现了中低速回调,它的流转性税收相应的增速也会大幅度下降,所以流转税本身有增速放大器的作用,如果经济高速增长,那么流转税的增长速度可能远远超过经济本身的增长,而经济在中低速盘整过程当中,流转税增速回调的幅度可能也会相应增大。
      虽然财政增速放缓,但也有人认为这并非坏事。有业内人士分析称,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可倒逼各级政府对财政体制、经济状况、财政资金使用等方面进行更理性、更深刻的反思,促使我国财政收入管理体制更完善、财政资金管理手段更先进、财政资金使用发挥更大效益。
      事实上,随着财政增速的放缓,各项调整性措施已经开始逐渐出台。
      着手调整
      在上一年财政增速掉到个位数的背景下,2015年国务院宏观调控的第一招,便指向了截至2014年12月底共计3.13万亿的财政存款。
      1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把2012年及以前年度各级一般公共预算、部门预算、专项转移支付结转资金,收回统筹使用。同时,政府性基金项目结转资金规模较大的,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
      针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通知》提出了10条主要措施,包括:清理一般公共预算结转结余资金;清理政府性基金预算结转资金;加强转移支付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加强部门预算结转结余资金管理;规范权责发生制核算;严格规范财政专户管理;加强收入缴库管理;加强预算周转金、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偿债准备金管理;编制三年滚动预算;加大督查和问责力度。
      为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国务院作出了很多具体安排。如一般公共预算领域,2012年当年及此前结转结余资金,将被统筹使用;2013年结转资金应加快执行,不需按原用途使用的,可统筹用于经济社会发展亟须资金支持的领域。再比如,2013年专项转移支付结转资金,下级政府可发挥贴近基层的优势,加大整合力度,可调整用于同一类级科目下的其他项目等等。
      财政资金的沉淀由来已久,一直没得到解决。而在财政增速放缓的情况下,采取措施来唤醒“沉睡”的财政资金态度就十分坚决了,对调整当前局面、破解困境来说非常有利。
      除此之外,为了提高增速放缓下财政资金的使用水平,在财政规划上也已开始着手调整。
      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我国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财政部门会同各部门研究编制三年滚动财政规划,对未来三年重大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分析预测,对规划期内一些重大改革、重要政策和重大项目,研究政策目标、运行机制和评价办法,通过逐年更新滚动管理,强化财政规划对年度预算的约束性。
      《意见》关于中期财政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预测未来财政收支情况,分析现行财政收支政策问题,制定财政收支政策改革方案,测算改革后财政收支情况。
      《意见》提出,各部门要树立中期财政观念,拟出台的增支事项必须与中期财政规划相衔接,制定延续性政策要统筹考虑多个年度,可持续发展,不得一年一定。对于农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扶贫、就业等方面涉及财政支持的重大政策,应建立中长期重大事项科学论证机制。
      《意见》要求,中期财政规划按照三年滚动方式编制,第一年规划约束对应年度预算,后两年规划指引对应年度预算。年度预算执行结束后,对后两年规划及时进行调整,再添加一个年度规划,形成新一轮中期财政规划。
      在财政面临可持续发展财政收入增速下降、支出结构固化僵化等严峻考验的背景下,中期财政规划是十分必要的。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表示,中期滚动预算的主要优势在于将政府政策的可持续性评估纳入预算过程,从而促使预算制定者不断权衡各项政策的利弊得失,并与资源可得性充分协调,在此基础上对拟在预算中采纳的各项政策措施做出明智取舍和优先性排序。
      财政部表示,下一步将在编制2015—2017年全国财政规划的基础上,做好2016—2018年全国财政规划的滚动更新,并指导各部门和地方开展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工作。
      后续可期
      调整动作频频,但真正要破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难题,未来还有更多的“动作”值得期待。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教授温来成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家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财政增收面临着很多方面的困难。要想度过目前这样的困难时期,还要加强预算管理,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代鹏则表示,从根本上来看,财政收入不一定是量的减少,只是增速没有以前那么快了,在增长的范围内它还是增长得很快的,基本上是按照以每年大约1万亿甚至更多一点的速度在增长。
      代鹏强调,未来的使用上有三个方面要注意。第一个方面,更加注重财政收入后评价,钱并不是以花掉以目的,而是要看花掉之后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第二,花这样的钱可能周边性因素更多一些,比如环境保护,比如社会民生,更多考虑老百姓的意见。第三,各地的地方政府在使用财政收入以及规划本地经济发展时,更多会考虑可持续性因素,而不是相对短期效应,这也为我们把地方政府融资行为,尤其是地方债的相应的行为和整个国家公共投资的行为纳入一个良性发展,提供了新的条件。
      在具体如何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上,温来成也给出了四点建议。
      他认为,首先要优化财政支出的结构。要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比如在行政管理费用的支出上,能压缩的还是要压缩。优先保障民生领域和国家重点建设方面的支出,调整支出结构。
      其次,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绩效评价这项工作各地都在搞试点,但是试点还是选在一些比较大型的项目上。随着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的扩展,尽可能把现有财政支出的绝大部分纳入绩效评价这个范围中来。并且绩效评价对各部门的预算管理、资金分配以及公共资源的配置要能够发挥实质性的作用。比如有些单位的财政有资金沉淀、资金挪用或者是资金的损失,那么在下一年的预算中就要调整这些单位的资金安排,对违法行为要进行处罚。要使得绩效评价对财政预算编制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来达到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目的。
      再次,在现在财政收入有限,支出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许多支出项目在设置的时候要更多的关注社会的真正需求。要以需求为导向,以前的一些支出效果并不好。比如农家书屋,表面上看是在展示农村服务,增加了支出,但是实际上却没有使用效果。要么没人去看书、要么书籍很陈旧,电脑室农民并不是在学习或者查询农业知识,而是在打游戏。要尽可能让财政支出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真正需求相结合。
      最后,新的《预算法》已经开始实施,加强了财政预算收支管理的规范化、透明化,以及加强财政违法违纪行为的打击力度,以便在现有的财政收入情况下,最大限度满足社会公共的需要,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新闻点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但在耀眼的GDP增长率背后,中国以投资为主的经济结构已难以为继。近年来中央政府提出,相比于GDP增长的数量,更要注重GDP增长的质量,在GDP增长放缓的大环境下,财政收入减少就不足为奇了。但养老并轨改革,医疗保障、公共基础设施等民生工程的投入,都需要大量的财政资金支持,要想在财政收入减少的情况下继续推进上述民生工程,就必须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财政支出效率的方法包括:1.建立全口径的预算制度,将所有的财政收支都纳入预算管理2.提高财政支出透明度,规范预决算公开制度3.建立民众问责渠道,让民众监督财政资金的使用4.建立沟通渠道,将财政资金真正用在民众需要的地方。随着制度的逐渐完善,相信我国政府的财政支出效率也会提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
                                                                          点评人:田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 © 2019 版权所有 鄂ICP备09005423号-7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 邮箱:govac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