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广州预算案编制“史上最精细”
来源: 日期:2015/02/09 浏览:468次
    继去年实现全口径预算之后,广州市在预算透明度方面又有新动作。2015年预算案显示,110个市直部门的大多数公款消费类支出,首次细化到最细微科目。除了公众已经熟知的“四公”以外,水电、差旅花了多少钱,终于可以一目了然了。
  ■本版采写:新快报记者 郑锐 黄婷
  应新预算法要求 细化预算编制
  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预算法对预算编制提出诸多新要求,这也是广州市本次补充预算信息的重要背景。新预算法第三十二条将政府支出科目分为功能和经济两大类,前者共有类、款、项三个层级,后者为类、款两级。预算草案报告据此说明,今年预算案对 “市直部门预算基本支出按经济分类列至‘款’级科目”。
  通俗一点解释,支出的功能分类科目总体较宏观,而经济分类科目相对具体。如果以坐标系来类比,经济分类科目是x轴,功能分类科目是y轴。二者必须同时使用,在财政信息的汪洋中,才能更清晰定位资金的流向。
  然而,过往政府向人大代表和公众汇报预算支出,偏重于使用功能分类科目,这也是预算案常被诟病“太粗略”或“看不懂”的技术主因。而经济分类科目若细化到最末端,就能看到诸如工资、差旅、“三公”和会议费(合并俗称“四公”)等更易被普通人理解的概念。
  近年来,政府提交的预算案及报告中,有限度地使用了经济分类的末级科目,即单独列表“四公”支出数据。但像今年这样正式在报表使用微观分类科目,尚属首次。
  110市直部门七成预算用来“办事”
  今年共有110个市直部门(较上年新增市来穗局)和562个基层预算单位,向市人大代表上报了部门预算,资金总量约1015亿元,占市本级财政资金总量近七成。
  这些钱都打算怎么花?一般来说,财政资金使用包括 “基本支出”(用以保障机关正常运转)和“项目支出”(各单位用来履职)。新快报获得的部门预算编制说明显示,2015年110个市直部门,“基本支出”的钱约有290亿元,约占29%。其余略超七成部门预算资金为项目支出,也即用来“办事”的钱。
  16个经济分类科目 养车成本最高
  此次经济分类最具体科目的使用范围,限于“基本支出”的其中16个项目,而且仅限于公共预算资金覆盖的部分,涉及资金不到24亿元。这些支出绝大部分属于公款“消费”,比如水电费、差旅费、培训费、会议费等等。
  在这16项开支里,公车运行维护费、电费和办公费排名前三,2015年预算分别为2.17亿元、2.16亿元和1.63亿元。最“省”的三项则是手续费、因公出国(境)和公务接待费,三者总和还不到养车成本的两成。
  欧阳知接受新快报采访称:
  未来将更加强化对预算的审查监督
  广州在全国省会城市率先设置预算委员会,这是否意味着未来人大在预算审查监督上权力会更大?昨日,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主任欧阳知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就预算委员会设置、政府负债等相关问题做解答。
  欧阳知坦言,预算委员会是根据广州形势及人大工作发展需要而设立的,属于人大的专门机构,未来将更加强化预算的审查监督工作。而从职权上来说,专委会权力不会更大,而是更专业,更注重突出人大在预决算监督工作中的地位。“落实预算法,首先从机构设置上给予支持,也是为了让人大更好地履职,将钱袋子工作管理好。”他说。
  政府资产负债一直是热点话题,关于未来资产负债会否纳入预算,欧阳知也给出了他的分析,根据预算法第九十七条,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按年度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报告政府整体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并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从这个层面说,预算报告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都要公开。”
  欧阳知说,政府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公开未来这是一个努力方向,“按照财政改革路线图,要在2018年实现这个目标。”
  已公开的基本支出(一般公共预算部分)
  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 21701万元
  电费21603万元
  办公费16316万元
  邮电费14466万元
  劳务费14199万元
  福利费14153万元
  差旅费9101万元
  工会经费8416万元
  培训费7414万元
  水费4748万元
  印刷费3819万元
  会议费3459万元
  委托业务费2526万元
  公务接待费1892万元
  因公出国(境)974万元
  手续费870万元
  没公开的基本支出项目
  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伙食费、伙食补助费、绩效工资等工资福利支出细节;离休费、退休费、退职(役)费、抚恤金、生活补助、救济费、助学金、奖励金、生产补贴、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购房补贴等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细节。
  (原标题:今年广州预算案编制“史上最精细”)
 
新闻点评:
      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预算法第三十二条将政府支出科目分为功能和经济两大类,其中功能分类共有类、款、项三个层级,经济分类为类、款两级。广州市预算草案报告据此说明,今年预算案对 “市直部门预算基本支出按经济分类列至‘款’级科目”。以往政府向人大代表和公众汇报预算支出,偏重于使用功能分类科目,这也是预算案常被诟病“太粗略”或“看不懂”的技术主因。而经济分类科目若细化到最末端,就能看到诸如工资、差旅、“三公”和会议费(合并俗称“四公”)等更易被普通人理解的概念。近年来,政府提交的预算案及报告中,有限度地使用了经济分类的末级科,像广州市今年这样正式在报表使用微观分类科目,单独列表“四公”支出数据尚属首次,这又是提高我国政府财务信息透明度上的一大步。但同时我们也要从这公开的信息中发现问题,如广州市今年在“三公”之外,又多了一项会议费,当舆论沉浸于“三公消费数字得到遏制”的胜利中时,应警惕那些见不得阳光的费用跟公众躲猫猫,以“会议经费”的方式变身为监督相对薄弱的“四公五公”。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
                                                               点评人:邱静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 © 2019 版权所有 鄂ICP备09005423号-7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 邮箱:govac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