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将着力提高地方债流动性
来源: 日期:2016/02/12 浏览:545次
2016年01月26日    来源:证券日报
      2015年是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改革全面启动的第一年,我国首次实现地方债全部由省级政府自发自还。同时,地方债也一举拿下债券市场余额的10%,晋升为第三大类券种,2016年将继续扩容。业界普遍预测,2016年地方债新增债券将超过3万亿元。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新增地方债券额度6000亿元,置换债券额度3.2万亿元,全年地方债发行总规模达到约3.8万亿元,比2014年增长8.5倍。
      记者梳理各个机构对2016年地方债发行规模的预测发现,各机构预测的数据都超过3万亿元,如招商证券的预测为3.4万亿元-4.2万亿元、中金公司预测为4.5万亿元-5万亿元、光大证券则预测高达5万亿元-6万亿元。
      “地方债发行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及完成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任务提供坚实的保障。”在日前由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主办的2016年债券市场投资策略论坛上,财政部国库司副司长杨瑞金表示,2016年财政部将根据宏观经济新常态和债券市场新变化,积极深化地方债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建立健全合理规范的中央和地方债务管理机制。具体而言,财政部将在2015年地方债自发自还工作机制上,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发行相关制度。
      对于风险防范,财政部近日公布的《关于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管理的实施意见》明确对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实行限额管理,并提出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机制和妥善处理存量债务。
      谈及2016年改革地方债管理制度,杨瑞金表示,一是继续推动地方政府、相关金融机构、中介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充分竞争,进一步提高地方债发行定价市场化水平。二是继续追踪金融市场形势,做好地方债发行与国债发行平稳衔接,对地方债发行的节奏做必要的协调。三是继续加强地方债信息披露和信用评级工作。四是积极研究推进地方债投资主体多元化,在目前基础上,鼓励更多面向社会保险基金、企业年金、住房公积金等以及个人投资者参与投资地方债。五是积极推动地方债二级市场建设。着力提高地方债流动性,建立地方债收益率曲线。六是继续加强对地方财政部门发债工作的指导,加强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发债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保障2016年地方债务发行圆满完成,推动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健康、稳定、长期、可持续发展。
 
新闻点评:
      建立完善有效的债券市场投资者保护机制,是推动地方债发行定价市场化进程的关键。作为投资者保护机制的重要构成,信息披露和债券评级能够有效缓解债券发行人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债券的发行成本。然而,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披露的发债信息尚不完备,尤其是缺少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无法为投资者评价发债主体的财务状况提供有用的信息。另一方面,我国地方政府信用评级机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地方政府如何选择评级机构并没有明确的制度规范,评级过程的透明度较差,并且评级结果分化程度低,无法有效揭示地方政府债券的违约风险。
      因此,我国一方面需要加快推动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为债券投资者决策提供更相关可靠的信息;另一方面需要规范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制度,从而倒逼地方政府提高自身信用。另外,我国还可以考虑在今后引入对地方政府的财务信息进行审计以及地方债保险等制度,从而更好地促进地方债券的市场化发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
点评人:梁淑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 © 2019 版权所有 鄂ICP备09005423号-7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 邮箱:govac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