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税收入纳入财政预算利于财政透明
来源: 日期:2016/03/27 浏览:471次
2016年3月24日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近日,财政部发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规定非税收入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纳入财政预算管理,要求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非税收入从收支分类科目来看包括政府型基金、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国有资产(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等。
      为何要把非税收入纳入财政收入的组成部分?在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中国社科院中小银行研究基地副秘书长冯兴元看来,目前非税收入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非税收入与当年税收收入的对比变化明显,在2007-2014年,非税收收入与当年税收入的对比,从11%缓慢上升至15%,但在2015年,该值跃升至22%。
      冯兴元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在经济状况下滑时(自2012年后)各项政府行使收费罚没收入大幅上涨,一方面归因于税收收入的增长放缓,但尤其对于各级地方政府,以费代税的收入模式,对经济不景气下的企业经营更是雪上加霜。
      “随着我国经济减速,各地政府面对着上级下达的GDP和税收收入绩效考核指标或任务,出现多种不规范征税的做法,增加了企业的税负。”冯兴元对记者说。
      冯兴元表示,一些地方收“过头税”的问题时有所闻,有些地方“寅吃卯粮”,要求企业把下个时期的税收提前缴纳一部分,或者不兑现各种法律政策规定的税收优惠,或者延迟抵扣一些企业的增值税进项税,在一些地方也存在搞“收入空转”的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所谓“收入空转”,是指地方政府把已入库的收入以支出形式拨付到纳税人,然后再通过纳税人将收到的财政拨款再次入库,如此反复循环,形成财政虚收虚支,想要多大规模的财政收入就可以空转出多大的财政收入,由此制造了税政收入的超常增长。
      冯兴元给记者提供的中国社科院的一份报告显示,2014年非税收入增长13.5%,高于同年税收收入增长率5.7个百分点。2000年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仅为6%,2014年上升至15.1%,提高约9.1个百分点。
      通过业内人士以及资料均表明,在当前经济减速、财政收入增长总体趋缓的形势下,非税收入对财政收入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经济蓝皮书》显示,在2014年地方财政收入中,非税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22.1%;2014年中央财政收入中,非税收入占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为6.9%。
      这份蓝皮书的数据也表明,地方财政收入中的非税收入比重显著高于中央财政收入中的非税收入比重,地方财政对非税收入的依赖性十分严重。
“首先,这有利于提高财政透明度,更全面评估企业和个人的税费负担,加强财政收支管理,最终有利于我国完成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减少腐败。” 冯兴元告诉记者,有些“乱集资,乱收费,乱摊派”这种“三乱”问题会因为经济增长趋缓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刚性较大、负债严重而加剧。这些三乱收入或者准收入,一般仍然不能纳入到预算当中。因为这“三乱”带来的收入或者准收入,本身就是不合法律政策的。要解决这些问题的话,就要强化纳税人权利保护,为此需要引入地方民主监督机制和财政民主程序。
 
新闻点评:
      《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是由财政部发布的关于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的文件,要求政府加强对其非税收入的管理。这份文件明确规定,非税收入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将其纳入财政预算的管理范围,而不可再放在预算之外。这大大增加了地方政府财政透明度,有利于公共管理及监管,同时也减少了可能发生的官员腐败行为。近年来,非税收入在政府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这也是影响《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出台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当前经济增长速度愈加缓慢、政府财政收入增长也在逐渐放缓的形势下,加强对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势在必行。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
点评人:宁书影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 © 2019 版权所有 鄂ICP备09005423号-7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 邮箱:govac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