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地方政府债务存量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成首选
来源: 日期:2016/04/19 浏览:503次
2016年4月9日 来源:证券日报
资产证券化是提高直接融资比例的重要一环。事实上,现在除了将现金流稳定、质量优良的银行长期信贷资产进行证券化外,基础设施投资、收费项目中现金流稳定的部分,也可以发展资产证券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样一来,既有助于盘活政府资产,又能拓宽投融资渠道,增加相对较低的风险和收益保障型投资产品。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以市场化方式筹集专项建设基金,推动地方融资平台转型改制进行市场化融资,探索基础设施等资产证券化,扩大债券融资规模。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用好1800亿元引导基金,依法严格履行合同,充分激发社会资本参与热情。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过去基础设施投资主要靠地方政府发债,而基础设施投资期限又较长,因此,形成了庞大的债务存量亟须盘活,为了解决该问题,并取得长期效果,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将成为首选工具。
董登新认为,利用基础设施证券化,可将已有的债权存量转化为标准化证券,并通过公募和私募市场分散销售给更多投资人,在盘活地方政府存量资金的同时,又能分散集中性债权风险。
《证券日报》记者获悉,中国工商银行(4.300, -0.01, -0.23%)原行长、银监会特邀顾问杨凯生4月8日在中国资产证券化论坛上表示,信贷资产证券化有助于改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虽然我国直接融资市场近年来得到较快发展,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银行信贷的依赖程度仍然过大。资产证券化将间接融资的贷款转化成直接融资性质的证券,扩大了资本市场的容量,丰富了资本市场的投资品种,对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新闻点评:
中国有较大存量的基础设施资产,通过对存量资产的盘活,以市场化的方式筹集资金,能减少政府负债的新增。同时资产证券化能够实现基础设施未来现金流的现期“兑付”,对于高速公路等有稳定收益的资产,通过收费权的证券化,能够在现期获得未来的现金流。除此之外,推进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对于促进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金融市场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随着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推进,不排除未来出现债权类证券的可能。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
点评人:万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