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07 10:34:29 来源: 中国会计报
http://msn.finance.ifeng.com/news/20130607/1696675.shtml
准确地把握完成绩效目标需耗费的成本将是我国推行绩效预算改革的重要条件之一,而政府会计在政府绩效管理过程中发挥的主要作用就是计量政府组织投入。
成本计量和绩效评估成为以新绩效预算为核心的政府绩效管理的两大支柱。20世纪四五十年代,旧绩效预算改革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缺乏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政府成本会计兴起并日益受到重视,完全颠覆了传统政府不核算成本的经典观念,这是现代政府会计最为重大的发展之一。实际上,政府成本会计兴起与发展顺应了各国以新绩效预算为核心的政府绩效管理的需要。
组织绩效管理以组织绩效计量为基础。不论政府组织还是私人组织的投入,即消耗的各种资源,大部分都可以通过货币统一计量。企业组织生产、提供的私人产品在市场上买卖,所以市场通过价格对企业组织产出进行统一货币评价。因此,企业会计基于统一货币计量的“收入-成本费用=盈亏”成为企业组织绩效最基本但也是最核心的评价。
但是,政府组织生产、并提供的公共产品不像私人产品一样可以在市场上买卖,因此,缺乏市场价格将影响对政府组织产出进行的货币统一评价。
这就天然地造成政府组织绩效管理难题,也注定形成政府会计在政府绩效管理方面的局限性—— —以货币计量为基础的政府会计只能计量政府组织投入,无法计量政府组织产出。
政府组织产出至少应当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五个维度进行计量,各国政府绩效管理通过绩效评估技术构建多维指标体系对政府组织产出进行计量,这已经突破了政府会计范畴。所以,政府会计在政府绩效管理方面发挥的主要作用是计量政府组织投入。
政府会计对政府组织投入的计量包括传统支出会计和新兴成本会计两种方法,其中成本会计比支出会计更加准确。
组织消耗各种资源首先应当获取资源,但获取资源不等于消耗资源。传统支出会计计量组织为获取资源而支付现金,但当期支付的现金并不等于组织当期消耗的资源。政府成本会计通过应计、支出资本化、折旧与摊销等权责发生制会计程序准确地计量组织当期全部资源消耗(总成本),还通过成本归集、成本分配等专门成本会计技术将总成本对象化到各项产出,进而计算各项产出资源消耗(单位成本)。
所以,成本计量和绩效评估成为以新绩效预算为核心的政府绩效管理的两大支柱,有了政府成本核算,这将直接有利于我国推行预算改革。
新闻点评:随着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单纯考核预算执行情况已不能反映财政管理工作的好坏。政府会计工作的重点必然要转向关注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监督政府的整体财政管理工作。现行的预算会计只是体现了核算职能,没有发挥会计应有的监督职能。财政部门仅仅在账本上记录预算资金的分配情况,至于预算单位具体如何使用资金,资金使用的绩效如何并没有得到充分反映。这也表明我国政府公开披露的财务信息过于概括和笼统,在财务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充分性方面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针对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我国应逐渐引入权责发生制,建立以新绩效预算为核心的政府绩效管理系统。在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下‚可通过资产的摊销和计提折旧来反映资产的使用状况及更新要求。这些信息对于资产管理及资产使用效率评价是十分重要的。权责发生制能完整地反映政府部门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成本,权责发生制方法在配比基础上确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基于真实成本基础,在管理上就可以要求公共部门以产量(产品或服务)或经营成果来衡量其工作绩效‚,有助于政府部门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
点评人:李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