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表编制启动看上去可以开始进入倒计时阶段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
地方试编资产负债表时遇到的最基本问题就是,政府资产、负债等概念如何定义。而近日公布的《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正回答了上述问题。
在这部5000余字的征求意见稿中,政府资产、负债等概念得到了框架性定义。
参与基本准则制定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所长张琦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这为未来包括政府资产负债表编制在内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奠定了基础。
政府资产、负债待定
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政府资产是指政府过去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形成的,由政府所有、管理、占有、使用或者控制的,预期能够产生服务潜能或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经济资源。
征求意见稿给予进一步解释,服务潜能是指政府利用资产提供物品和服务以实现政府目标的能力。经济利益流入表现为现金(含现金等价物,下同)流入或者现金流出的减少。
张琦告诉本报记者,与强调经济利益流入的企业资产概念不同的是,政府资产定义增加了“服务潜能”概念。服务潜能是指政府利用资产提供物品和服务以实现政府目标的能力。“从这个意义来看,政府的资产和企业的资产不可能一样,因为这考虑到政府的特点。”
他举例称,例如,公安部门购入一辆警车,就不是为了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而是为了未来提供维护社会治安的服务。因此,警车作为政府资产就是一种能够产生未来“服务潜能”的经济资源。
政府资产定义明确后,如何计量?
征求意见稿明确了政府资产计量的5种方法,即按照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现值、公允价值和1元的名义金额。一般情况,政府资产计量按照历史成本,即资产按照取得时支付的现金金额,或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张琦对本报表示,政府资产一般采取历史成本计价。因为,一些政府资产无法利用市场价格计量,比如,政府建造的桥梁与公路。
政府资产的计量较为特殊,有一些政府资产甚至无法采用历史成本计价,比如像石油、天然气这种自然资源,像长城、故宫这种历史遗迹等。这些特殊资产未来将可能采用名义金额计量。
本报记者了解到,一些地方在试编政府资产负债表时,对于上述无法计量的政府资产,即列为1元的名义金额。
除了资产,征求意见稿也明确了负债的定义:负债是指政府过去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含有服务潜能或者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流出政府。
现时义务是指政府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负债计量则包括历史成本和现值。
张琦告诉本报记者,目前政府会计基本准只是对于资产、负债等定义还只是框架性定义,而在具体实践操作中还要依据未来出来的具体准则。比如,政府负债准则,就会更加明确政府负债包括那些类别,如何来确认、计量。比如,基本准则中负债概念难以确认的债务,如养老金等将在未来负债准则中明确。
此外,征求意见稿还对政府净资产、收入、费用等做了相关界定。
财会改革迫在眉睫
张琦认为,政府基本会计准则最大的亮点在于把政府的会计系统分成两个:一个是现行的以收付实现制为主的预算会计,另一个则是权责发生制的财务会计。
我国现行的政府会计标准体系基本形成于1997年前后,主要涵盖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在会计核算基础上,现行政府会计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主要满足财政预算管理的需要。
随着我国财政预算改革的深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对政府权责发生制财务信息需求的日益凸显,现行预算会计信息无法完整反映政府资产负债等存量情况,以及政府的运行成本情况,导致一些政府资产管理基础信息缺失,一些政府债务管理不够科学规范,政府单位的运行成本不透明,难以准确反映政府财务状况,也难以有效防范财政风险。
在此背景下,政府会计改革是基于政府会计规则的重大改革,目标是通过构建统一、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适度分离政府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政府财务报告与决算报告功能,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反映政府整体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为开展政府信用评级、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改进政府绩效监督考核、防范财政风险等提供支持,促进政府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和财政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报记者了解到,去年底国务院发布了批转财政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方案里具体内容的第一项正是建立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和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框架体系。
根据方案的时间表,财政部在2015年之前将制定发布政府会计基本准则,而前述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正是响应这项工作。此外,研究起草政府会计相关具体准则及应用指南、制定发布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办法和操作指南、开展政府资产负债清查核实等工作。
新闻点评:
从2000年以来,我国就开始启动新一轮的政府会计改革,旨在建立现代意义上的政府会计,以适应社会发展,完善政府会计制度体系。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国政府现致力于建立服务型政府和责任型政府。发展责任政府和服务政府,需要提高财政透明度和执政公信力。服务型政府意味着政府应服务于人民,人民有权对政府职能履行的情况进行评价,通过人民的评价和反馈,降低政府成本,提高政府办事效率,从而提高政府的执政水平。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与公信力则意味着,政府负有公共受托责任,承担对国民披露其职能履行情况的义务。为了提高财政透明度,加强政府执政公信力,充分履行政府的公共受托责任,在优化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系统的同时,也需要逐步建立专门的财务会计系统,因而在政府会计方面,我国正在不断进行改革。随着政府会计准则慢慢完善,相信我国政府的会计核算将得以规范,会计信息质量也将进一步得到保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
点评人:余岱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