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琦副校长一行参加中国会计学会政府会计学术年会
来源:本站 日期:2025/05/27 浏览:1897次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探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中国特色政府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践路径,推动中国自主政府会计知识体系构建,5月24-25日,中国会计学会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专业委员会主办、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承办的中国会计学会政府会计学术年会(2025)暨第十三届“公共管理、公共财政与政府会计跨学科研讨会”在渝举行。重庆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曾维伦,财政部会计司一级巡视员、中国会计学会秘书长刘光忠,重庆市财政局会计处处长朱晓东,中国会计学会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会计学院院长、政府会计研究所所长张琦出席会议。来自全国各地40余所高校专家学者、师生代表参加会议。政府会计研究所副所长王芳教授、执行所长潘晓波副教授等一行1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开幕式由重庆工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田双全主持。曾维伦书记对各位领导、专家及参与会议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简要介绍了重庆工商大学的发展历程和丰硕成果。他指出,本次会议聚焦公共部门数据资产、数字政府建设、国家审计等专题研讨,为新时代公共管理、公共财政与政府会计等领域的跨学科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新工具。希望通过本次研讨激发出更多创新性的思考和研究,推动中国政府会计改革不断向前发展。

重庆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曾维伦致辞
朱晓东处长代表重庆市财政局和重庆会计学会,对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感谢中国会计学会和重庆工商大学对本次年会的鼎力支持。他指出,重庆财政部门深入推进政府会计改革,聚焦准则实施、绩效管理、财会监督和数字赋能,探索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财会治理机制。同时,在推动数据资产入账、智慧财务建设、人才培养和会计生态优化等方面持续发力。他表示,重庆市财政局将以本次年会为契机,服务国家战略、强化问题导向、深化制度改革,积极参与中国自主政府会计知识体系构建,为提升国家治理能力贡献地方智慧与实践经验。

重庆市财政局会计处处长朱晓东致辞
张琦副校长作为中国会计学会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作了专业委员会工作报告,将专业委员会2024年的工作归纳为“两会+三高+两团队”,并展望了2025年的工作计划。他指出,专委会已形成“中国会计学会政府会计学术年会”与“政府与会计(政府会计PLUS)”学术论坛两大品牌会议,收获了高水平的成果发表、高级别的课题立项与高质量的资政服务,构建了由专业委员会和智库专家团队构成的工作团队,积极参加和完成中国会计学会的各项工作。他强调,由于新业态的出现导致研究对象拓展,数智化新技术的升级导致研究方法的迭代,以及国内外的环境变化导致资源优化配置可能成为核心任务。2025年工作将聚焦“交叉融合、数智化驱动与政教研协同”,从理论体系、方法体系、制度体系和实践体系四个维度构建中国政府会计自主知识体系,续写政府会计新篇章。

中国会计学会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琦致辞
主题报告由张琦副校长和中国会计学会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大学财务部部长路军伟分别主持。
中国会计学会刘光忠秘书长以“政府会计改革当前热点与中国自主会计知识体系构建”为题,介绍了当前政府会计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并介绍了中国会计学会贯彻落实部党组工作部署,推动构建中国自主会计知识体系的相关情况。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李建发教授以“政府成本研究演进与未来发展”为题,系统回顾了国内外政府成本研究的发展脉络和趋势,提出未来的研究应强化政府会计成本意识,通过加强政府成本会计研究,引导公共管理、公共财政学界和政府管理者以会计成本为基础分析研究经济成本、社会成本和政治成本,推动会计信息在政府预算管理、公共资源配置与政策评价中的应用,为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与制度保障。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李建发教授作主题报告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麻志明教授以“政府会计实证研究:趋势与机会”为题,围绕政府会计实证研究的内容、方法与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阐述。他指出,政府会计研究应更加注重方法整合与跨学科融合,实证研究成果能够为政策制定与施政成效评估提供坚实的支持。通过回顾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发表情况,麻教授指出政府会计研究领域近年来发展迅速,研究主题不断拓展,特别是在政府采购、财政补贴及非结构化数据等方向呈现出新的突破。他鼓励青年学者把握政府数据逐步公开带来的研究契机,聚焦具有经济与社会意义的研究议题,推动中国政府会计研究持续深入与国际化发展。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麻志明教授作主题报告
香港理工大学会计与金融学院曾诚副教授以“贸易摩擦背景下的政府补助研究”为题,系统梳理了政府补助在国际治理与会计实务中的研究脉络与前沿进展。他从政府补助的会计定义、制度背景与政治成本切入,结合中美两国政府补助覆盖率、披露规范及资本市场反应的对比,揭示政府补助在国际贸易争议与国家治理中的复杂角色。他指出,中国政府补助覆盖面广,但额度分散,美国则集中于高技术企业,并呈现密集式补助投放。他强调,会计学界应关注政府补助的披露机制、治理绩效与跨国视角,推动相关研究走向实证深化与国际化拓展。

香港理工大学会计与金融学院曾诚副教授作主题报告
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孙芳城教授以“我国国家审计治理效能提升的路径思考”为题,围绕国家审计在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职能转型与制度演进展开论述。他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审计从聚焦财政监督逐步迈向全过程治理参与的演化历程,指出国家审计在反腐倡廉、规范权力运行、提升财政资金绩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后,他系统剖析了当前国家审计工作在资源配置、制度契合、成果转化等方面存在的现实难题,强调需正视审计“全覆盖”目标与能力匹配之间的张力。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提升国家审计治理效能的路径。

会议平行论坛设置了9个专题分会场,54篇论文进行了分享和交流。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政府会计基础理论与资产管理创新”、“公共财政政策与预算绩效管理”、“政府财务报告、审计与治理效能”、“财会监督功能与组织行为响应”、“地方政府债务与财政风险应对”、“政府政策工具与微观经济活动”、“数字政府建设及其经济社会效应”、“公共数据开放利用与微观主体行为”、“政府会计、ESG与可持续发展”九大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政府会计研究所三篇论文(《政府资产基本理论问题研究》(潘晓波)《从表内到表外:PPP财政支出责任与城投债信用风险》(王芳、陈馨词)《地方政府专项债与企业数字化转型》(谭艳艳、马若焓)入选,并进行了报告。王芳教授主持了第五分会场的上半场讨论。潘晓波副教授对参会论文《国家投入形成的扶贫资产长效管理:综述与展望》进行了点评。

会议还开设“数字经济时代政府会计改革的机遇、挑战与深化路径”专题调研,由张琦主任带队,组织与会代表赴重庆市江北嘴会计产业园实地参观考察。调研过程中,专家学者围绕数据资产管理、智能财务应用与政府财务信息化建设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讨数字经济背景下政府会计改革的创新路径与制度应对。除专题调研外,会议还设置了“青年学者论坛暨期刊面对面”专题论坛。来自《British Accounting Review》《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财务与会计》《会计之友》《审计与经济研究》《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西部论坛》《财务研究》《商业会计》《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特邀嘉宾与参会代表们就论文写作与发表展开经验分享与深入讨论。
闭幕式由中国会计学会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专委会联络员、南京审计大学期刊社副社长潘俊主持。中国会计学会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党委书记许江波作闭幕式总结发言,汕头大学商学院会计与财务系负责人陈文川作为下 届承办方代表发言。
在会议期间,张琦副校长作为中国会计学会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主持召开了中国会计学会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专业委员会暨智库专家工作会议。会上,智库首席专家、厦门大学李建发教授对中国自主政府会计知识体系构建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张琦副校长总结了专委会2024年工作成果,部署了专委会2025年的工作重点,并号召委员和专家们聚焦构建中国自主政府会计知识体系,深入推进中国特色政府会计理论与实践研究。与会委员和智库专家就专委会工作和政府会计学术研究展开了深入讨论,表示将持续努力为政府会计改革发展与自主知识体系构建贡献力量。
政府会计研究所一行参加中国会计学会政府会计学术年会,与政府会计、公共管理、公共财政等领域的专家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探讨,积极分享了研究成果,并吸取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本次年会紧扣公共部门数字化治理、财税体制改革、公共数据资产等主题,推动政府会计研究在新时代下展开积极探索和创新,充分助力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