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08 来源:第一财经
https://www.yicai.com/news/100353010.html
今年地方再融资债券发行规模增长明显,将极大地减轻地方偿债压力。
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地方政府再融资债券发行额首次突破1万亿元,约为10167亿元。而去年全年这一数字约为6817亿元。
与地方新增债券发行基本结束不同,目前一些省份公布的政府债券四季度发行计划表,还将继续发行再融资债券。
比如,湖南计划10月份发行200亿元再融资债券,广东、四川、浙江第四季度分别计划发行133.7亿元、103亿元、40亿元再融资债券。
上海财经大学郑春荣教授曾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由于前几年地方借债周期较短,但融资做的项目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时间更长,因此地方需要借新还旧来延长偿债期限。
前些年地方借债从2018年开始密集到期,再融资债券首次公开亮相正是2018年,当时财政部解释,它是用于偿还部分到期地方政府债券本金。机构预计2019年及以后几年,地方到期规模超1万亿元,再融资债券发行规模也随之大幅增加。
今年经济增速放缓叠加大规模减税降费,地方财政收入较为紧张,直接用财政资金偿债规模有限,更加依赖通过发行再融资债券来借新还旧。
不过,再融资债券发行规模也采取限额管理。
关注地方债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毛捷解释,为了控制地方债规模,早在2015年国务院对地方债实行限额管理,这不仅包括地方政府发行的新增债券,也包括再融资债券。因此地方发行再融资债券规模也需要实行限额管理。
一些省份披露了发债限额。比如,财政部核定四川省今年地方政府再融资债券发行规模上限是733亿元;上海是350.5亿元;重庆是307亿元;北京是294.45亿元。
目前江苏、四川、辽宁、陕西等地再融资债券发行规模居全国前列。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副主任郭玉清分析,地方政府再融资债券的发行额度一般取决于地方政府财力状况、债券密集偿还压力、中央政府再融资限额等因素。显然,财力紧张、密集偿债压力较大的地区,更倾向于多发行再融资债券,从而将偿债压力后移。但同时,偿债压力后移,将增加累积的债务存量规模,影响新增债券发行额度。所以地方具体发行再融资债额度,需要在当前财力可支配程度和未来债券发行额之间做统筹考量。
目前一些省份已经完成了今年限额内的再融资债券发行任务,比如福建省就完成了今年112.94亿元再融资债券发行任务。
福建省财政厅称,再融资债券资金下达后,将优化各地债务期限结构,合理平抑偿债高峰期,有效缓解各级地方政府偿债压力。
新闻点评:
当前我国政府推行“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了企业税收负担,增强了市场活力,但是“减税降费”政策的推行增加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压力。同时,为了控制地方债务的规模,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了限额管理。
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再融资债券将偿债压力后移,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要规范地方债的发行,严禁违规举债。地方政府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避免盲目追求GDP。一些地方政府忽视了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大规模借债投入一些建设周期长的项目,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巨大。地方政府在发行再融资债券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地政府的财政状况、债务期限结构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发行再融资债券。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
点评人:柳恒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