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大家”谈之第23期
来源:本站 日期:2021/06/05 浏览:1638次

简化事业单位工会资产核算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资产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  代伟)

 

本期嘉宾

 
 

代伟,男,1977年7月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纪委委员、资产管理部部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合作研究员。博士研究生,高级会计师,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后备),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湖北省高校实验室研究会副理事长、深圳市财政委政府会计制度咨询专家。在《财会月刊》、《财政监督》、《教育财会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长期从事财务审计、资产管理等实践工作。

财政部近期修订发布《工会会计制度》(下称“新制度”),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新制度适应工会组织财务改革、提升工会内部治理需要的重要举措,也是进一步规范工会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制度安排。

除货币资金外的资产核算业务是各级工会组织的主要业务之一,其信息质量直接体现了《制度》执行效果,作为基层工会组织的事业单位工会,应结合自身机构及业务特点,充分研究相关制度内容,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出发点,探索出适合本单位核算环境的简化路径。

 

制度背景

 
 

2019年实施政府会计制度以来,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建立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双核算基础,而新制度规定“工会会计处理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这就导致了事业单位主体与工会组织的会计核算基础有所不同。

2018年9月实施的《事业单位工会工作条例》规定,具备社团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工会应当独立设立经费账户,且事业单位工会应当根据经费独立原则建立预算、决算和经费审查审计制度,并根据上级有关规定依法、科学、完整、合理地编制工会经费年度预(决)算。

事业单位工会作为独立的社团法人和会计主体,不同的会计基础尽管不影响其会计报表信息生成,但因工会往往具有内部二级单位和独立社团法人的双重职能,导致在预算、收支、往来款、资产管理等范围内,二者经济业务边界模糊,也使得同一类经济业务在不同时间、空间、对象上可能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政策,降低会计信息质量,其中非流动资产类业务尤为明显。

 

资产核算业务主要问题

 
 

一、确认时边界不清

新制度规定应当确认为工会资产的两个条件:一是与该经济资源相关的服务潜力很可能实现或者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工会;二是该经济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但在管理实务中,是否确认为工会资产,需要明确产生的服务潜力或经济利益是否流入工会,且有多少比例。因此除了货币资产等流动资产外,非流动资产的会计确认需要划分事业单位与工会的资产边界,这在实务中并不容易实现,边界不清也会导致资产使用的费用归属不明晰,如折旧、摊销等。

 

二、调剂业务核算困难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于2021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规定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应当优先通过调剂方式配置资产;不能调剂的,可以采用购置、建设、租用等方式。

2015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探索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共享共用机制,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整合。鼓励开展“公物仓”管理,对闲置资产、临时机构(大型会议)购置资产在其工作任务完成后实行集中管理,调剂利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各级政府都要节用为民、坚持过紧日子,确保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目前,事业单位内部资产调剂业务已成为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的重要手段。由于工会是独立社团法人,工会资产不属于事业单位内部调剂资产范围,不同会计主体间的资产划转业务将受各自会计政策及审计规定的限制,经济核算业务较为复杂,不利于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源与资产共享水平。

 

三、成本归集错位与成本补偿脱节并存

由于资产边界不清,导致工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成本归集错位。以高校工会固定资产为例,在使用过程中,资产边界不清导致折旧(摊销)费用在两个会计主体、以及单位内部费用类别间归集错位,无法形成科学的绩效评价与成本补偿机制,间接降低了资产管理决策水平。同时,由于两个会计主体在会计处理上的不对称性,对同一笔经济业务可能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将形成新的审计风险点。

 

简化资产核算几点建议

 
 

一、共享资产由事业单位确认

在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方面,会计主体间存在“马太效应”,即会计核算能力也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事业单位通常会计核算科目维度更全面精确、预算管理及信息化水平往往较高,为提升单位整体会计信息质量,在资产边界不清晰的情况下,由事业单位确认资产并进行后续核算工作将能有效统一资产入口标准和管理政策,从而有利于预算管理和资产使用绩效评价,能以较低的核算成本取得较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并降低会计政策不一致引起的审计风险。当然,该措施的前提是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高于工会的资产管理水平。

 

二、共享资产由工会有偿使用

从工会资产业务的经济实质来看,基层工会通常无偿使用行政事业性资产,这种“搭便车”的方式不符合权属清晰、安全完整、风险控制、注重绩效的国有资产使用原则,不利于规范国有资产管理、科学配置资产和使用绩效评价,也难以符合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在事业单位确认资产的前提下,工会若使用各类事业性资产,应遵循有偿使用的原则,在经济业务上按照“租赁使用”进行会计核算,厘清二者权利义务关系。工会可按照“租赁费”或“资源占用费”的形式作收支核算,避免进行折旧(摊销)等费用核算,从而大大降低的工会核算工作量,同时事业单位作为对应资产耗费的成本补偿收入核算,既保证了国有资产收益,也便于成本核算与绩效分析。

 

三、纳入事业单位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

事业单位工会资产管理要遵循“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为简化核算工作、保障资产账实相符,工会对于非流动资产(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可纳入事业单位资产实物账统一管理,工会委托事业单位对各类资产进行全生命周期监管。

在实践中,可按业财融合要求,将单位资产管理业务系统与工会财务信息系统对接,实现数据实时共享传输,同步提升工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总之,作为基层工会的事业单位工会组织,应借《制度》出台的契机,将简化资产核算流程、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与落实中央“过紧日子”的要求相结合,与国有资产管理有关政策相配套,精准施策,促进单位内部治理水平提升。

 

注:原文刊发于5月14日《中国会计报》

 
 
 

原文转自2021年5月14日《中国会计报》,如若侵权,请联系我所进行删除。联系邮箱:govacc@163.com。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 © 2019 版权所有 鄂ICP备09005423号-7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 邮箱:govac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