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耀斌:牢牢守住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底线
来源:本站 日期:2019/12/05 浏览:500次

2019年11月17日   来源:中国青年报社

http://news.cyol.com/app/2019-11/17/content_18240852.htm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1117日电(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张艺)“从事PPP这项长期的事业,我们最不缺的就是恒心和耐心。”在1112日举行的“全球PPP50人”论坛第二届年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史耀斌表示,促进PP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规范发展,牢牢守住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底线,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将从加强法治、强化监管等方面支持和推动PPP的发展。

据统计,截至今年三季度,全国PPP项目库入库金额达到14.1万亿元,合同签约金额9.2万亿元,开工建设项目投资额为5.3万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净增落地项目1348个,同比上升20%;净增开工项目1322个,同比上升了130%。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PPP市场,PPP事业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中得到广泛运用。

史耀斌表示,PPP都是长期项目,涉及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良好的法治环境是PPP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按照法制保障、制度健全、政策引导的思路,推动修改完善预算管理、政府采购等法律法规,研究制定PPP法律法规,推动有效处理和兼顾参与各方的利益,规范政府和市场主体行为。

早在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就在中央决算的审查结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法制化。

今年3月,财政部印发了《关于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传递了既要规范、也要发展的明确信号。史耀斌说,牢牢守住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底线。对于规范的PPP项目,应当坚定不移地大力推进。对于不规范的PPP项目,应当限期整改完善。构成违法违规举债的,要坚决予以严肃问责。

此外,加强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运用现代信息化和大数据手段强化监管,提高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绩效。加强PPP信息公开力度,细化披露内容,让民营企业看得见、进得来,让项目在阳光下运营,主动接受各级人大和社会监督。通过传递明确信号,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

史耀斌还提到,对重点支出和重大投资项目加强审查监督,密切关注项目库建设情况,关注脱贫攻坚、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推进实施情况,关注项目风险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情况,推动进一步发挥好PPP在稳增长、促改革、补短板、惠民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经济部编)

 

新闻点评:

PPP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在该模式下,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PPP不仅有助于增加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资金的来源、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而且有利于更好地转变政府职能,减轻财政负担。目前,中国式PPP已经进入规范化阶段,成为全球最大的PPP市场,因此更要做好监管工作,以解决PPP运作不规范、竞争不充分、监管不到位的现象。

要发挥好PPP模式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综合牵引作用,当务之急是要完善顶层制度设计、明确目标定位、合理界定适用的领域、完善审查机制,对不规范的PPP项目进行问责和整改,牢牢守住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底线,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遏制一些地区不顾实际盲目推进PPP项目落地的现象,从而推动我国PPP项目更好地发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

点评人:黄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 © 2019 版权所有 鄂ICP备09005423号-7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 邮箱:govacc@163.com